推進區域人才互認 賦能“一帶一路”建設

科技創新人才對於“一帶一路”發展至關重要。3月30日,在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平行論壇“‘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術創新與國際合作論壇”(以下簡稱“論壇”)上,第九屆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以下簡稱“金磚大賽”)、2025金磚國家職業技能大賽(以下簡稱“金磚職賽”)正式啓動。同時,金磚國家技術平臺正式發佈。未來,金磚國家技術合作將邁向更高水平,爲共建“一帶一路”貢獻更多科技解決方案。

多元平臺同步啓動

在全球互聯互通的合作浪潮中,“一帶一路”倡議連接着共建國家發展的期待,人才爲發展築牢根基、增添動力。論壇上,多個新平臺發佈、啓動,促進金磚國家間的技術與創新合作。

金磚大賽、金磚職賽舉辦啓動儀式。其中,金磚大賽自2017年發起,已成功舉辦八屆,累計45萬人次參與了競賽及相關會議、展覽展示、技術交流等活動。

另外,金磚職賽始於2022年,該活動助力行業企業開展海外人員學歷教育和技能培訓,培養國際化人才和中資企業急需的本土技能人才,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教出海”品牌,推動國際產教融合,服務國際產能合作。據悉,自2022年起,金磚職賽已成功舉辦三屆,累計有來自金磚國家等國家的4萬餘名選手報名參賽。

不僅是培養人才,更多的科技成果也在聚集整合,實現更好的落地應用。在論壇上,金磚+國家科技創新聯盟正式揭牌,該聯盟將挖掘金磚科技創新合作潛力,讓更多金磚+國家科技人才參與技術創新,推動科技繁榮、普及、交流,助力人才成長,加速技術轉移與成果轉化,增進科技界合作,發揮科技智庫作用,使創新成果惠及全球可持續發展。

金磚國家工商理事會技能發展、應用技術與創新中方工作組主席,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國際聯盟理事長劉振英表示,“一帶一路”及金磚國家技能發展國際聯盟有1800多家會員,金磚+科技創新聯盟目前有800多家會員。

多維度推動人才區域互認機制

共建“一帶一路”,要進一步完善人才相關制度,真誠吸引人才、成就人才。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成員兼國際合作部部長羅暉表示,在2021年3月,中國科協倡導來自中國工程界、教育界、科技界的82家單位共同發起設立中國工程師聯合體,致力於推動工程師國際互認,加強工程能力建設,推動提升工程教育水平,促進工程師職業發展。

另外,中國科協聯合體推動實現工程教育的互認取得了積極進展。中國科協在2012年代表中國加入了《華盛頓協議》,實現了我國工程教育的標準與國際的互認,也同時實現了高校的工程教育學歷學位的國際互認。目前,全國共有321所高校、2395個專業通過了國際工程教育的認證,涉及到土木、機械等諸多領域。

羅暉表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金磚國家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均迫切需要更多可供各國工程師交流合作的多邊機制、雙邊機制,及各類創新載體和平臺,需要更高水平、更具韌性、更可持續的創新空間。今年,中國科協計劃邀請500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工程師來華交流學習。

值得關注的是,在論壇上,金磚工坊與南非、俄羅斯、巴西、吉爾吉斯斯坦地方政府、大學和相關機構簽訂了30餘份諒解備忘錄,通過技術培訓、標準互認及技能護照計劃,助力國際產能合作。

據悉,金磚工坊在中方首先建立的105家培訓基地的基礎上,和巴西、南非、俄羅斯進行聯合培訓基地的建設。每年,金磚工坊均組織系列大講堂,目前,已有近30萬人次參與大講堂的相關活動。去年,金磚工坊組織600多人蔘訪各個金磚國家,進行技術交流。

技能交流促成合作新機遇

以人才爲紐帶,促進合作深化。金磚國家工商理事會技能發展、應用技術與創新南非工作組主席,南非高等教育與培訓部教育培訓署董事馬普勒·恩坎瓦表示,對於職業教育、技能培訓,南非希望能跟上潮流並融入其中。

馬普勒·恩坎瓦表示,職業教育的關鍵在於與市場需求緊密結合。以鍋爐工和焊接技術爲例,新一代技術工種不僅需要掌握傳統技能,還需具備自動化設備操作與設計能力。爲此,南非積極推動數字化培訓和線上教學,並注重資格認證的標準化,以確保教育質量得到國際認可。

馬普勒·恩坎瓦表示,南非將繼續深化教育改革與國際合作,以培養更多符合產業需求的高技能人才,爲國家發展奠定堅實基礎。這一轉型不僅關乎南非的發展,也爲金磚國家間的技能交流與經濟發展提供了新機遇。

安第斯路國際科學技術組織主席馬爾科·卡韋羅也在發言中提到,安第斯路國際科學技術組織希望能夠與中國建立起人才的交流機制,並更好地擴展資金渠道去支持開展科學研究。加入金磚能帶來更多的合作機會,也能夠提升獲取資金的能力,進而更好地開展培育創新。

北京商報記者 王維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