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智慧農業 學者:政府可學日本立法

智慧農業難普及,專家建議,除了加強補助與獎勵,政府或學術單位應協助農民分析臺灣農田資訊,建立農田地理資訊系統,也可仿效日本訂定智慧農業促進法案,加速落實臺灣智慧農業普及化。

宜蘭大學終身特聘教授邱奕志表示,日本的智慧農業技術活用促進法有「生產革新」與「開發推廣」兩種計劃認證制度,獲認證的農民、農團或農機制造商、農業服務業者可享有稅制、金融等支援措施,去年十月一日實施迄今。

南韓則選定十種重要作物開發一貫化省工作業農機,並以優惠補助方式,鼓勵農民及產銷班導入使用。邱奕志說,國內可參考日韓作法,七月丹娜絲讓南部溫室倒很多,就需要系統的規畫和補助規範。

智慧農業在臺灣不普及,邱奕志分析,初期投入成本高,建置AI系統還要買感測設備、無人機、智慧化作業設施、數據蒐集與分析平臺等,對中小農是沉重負擔;此外,農民數位技術素養不足,尤其是老農對於AI、機器學習、雲端平臺等技術陌生,影響使用意願。

花蓮縣府農業處長陳淑雯表示,有些老農覺得憑智慧與經驗就好,不願投入成本架設科技設備,學新科技也較困難,縣府也尊重。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