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瀾湄合作邁入下一個黃金十年

張蕾 戴俊宇

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第十次外長會近日在昆明成功舉行。作爲六國共商共建共享的次區域合作機制,瀾湄合作自2015年啓動以來已走過黃金十年。站在歷史新起點上,瀾湄國家將繼往開來,推動合作邁入提質升級的2.0版新階段。這不僅是對過往成功經驗的延續,更是面向未來的戰略升級,爲下一個十年更全面、更深入的互惠合作繪就了清晰藍圖,注入了強勁動能。

瀾湄合作有力維護了區域和平與穩定。瀾湄合作成立以來,中柬、中老、中緬、中泰、中越先後宣佈構建雙邊命運共同體,實現瀾湄地區雙多邊命運共同體建設全覆蓋。在安全領域,瀾湄綜合執法安全合作中心積極發揮地區安全合作平臺的主要作用,持續推進“平安瀾湄行動”,有力打擊跨境電詐、網賭等犯罪,區域安全治理協同性不斷增強。

瀾湄合作建立了成熟的區域合作機制。六國持續鞏固“領導人引領、全方位覆蓋、各部門參與”的合作架構,定期召開領導人會、外長會、高官會、工作組會議等各級會議,有效保障了瀾湄合作機制的高效運轉。

瀾湄合作推廣了發展導向的合作模式。近年來,瀾湄合作緊扣發展成效,推動了農業、跨境經濟、減貧等重點領域合作走深走實,真正把“項目爲本、務實高效”落實到區域發展中。瀾湄六國農業部門落實《瀾湄農業合作五年行動計劃(2023—2027)》,新技術、新模式貫穿農業人才培養、技術交流、貿易往來,農業合作不斷深化,爲區域經濟繁榮和人民幸福生活注入動力。

瀾湄合作提升了區域互聯互通水平。域內“硬聯通”“軟聯通”協調推進。中老鐵路、柬埔寨暹粒吳哥國際機場和金港高速公路等項目穩定運營,中泰鐵路、中越鐵路等項目持續穩步推進。瀾湄各國藉助《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等協議,不斷簡化貿易流程、縮短通關時間,打造了高效便捷的貿易環境。通過多層面、多主體的協同推進,瀾湄區域互聯互通體系不斷完善,爲區域經濟一體化和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瀾湄合作釋放了人文交流活力。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作爲瀾湄合作三大支柱之一,人文交流是瀾湄合作的重中之重。瀾湄國家不斷豐富人文合作形式,打造了瀾湄青創賽、瀾湄國際電影周等文化交流品牌。2024年3月開始,中泰實施互免簽證,中國於同年11月推出“瀾湄簽證”便利化措施,極大地促進了區域內人員的自由流動,讓民衆真切感受到合作帶來的便利。這些豐富多彩的交流活動,將六國人民的心緊緊地聯繫在一起,爲瀾湄合作的行穩致遠營造了更加濃厚、和諧的文化氛圍和社會基礎。

展望未來,瀾湄合作更加可期。走過碩果累累的第一個黃金十年,瀾湄合作邁入了2.0版的新發展階段。“瀾湄合作2.0版”既是過去十年成果的昇華,也是應對未來發展需求的戰略升級。它預示着瀾湄六國將以更高質量的合作,共同應對區域挑戰,分享區域發展紅利。它是區域合作路徑的優化,更是區域治理理念的深化,瀾湄國家將以更高水平的協同與共享,把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打造成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金色樣板”。(作者分別是雲南大學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研究中心研究員、雲南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副教授,雲南大學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研究中心研究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