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出17項扶持措施 發佈十大引領性成果和十年經驗做法 2025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發展大會舉辦
2025年6月16日,2025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發展大會在北京嘉瑞文化中心隆重召開。作爲2025北京CBD論壇年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次大會由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建設工作協調小組指導,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政府聯合中國傳媒大學、中央美術學院、北京工業大學、北京服裝學院、中國電影博物館共同主辦。
本次大會以“匯新質·聚新力·踏新程”爲主題,重點聚焦文化產業形態變革、智能升級發展等前沿領域,前瞻性地研究、探討“十五五”時期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發展的目標、任務和舉措,積極發揮國家文創實驗區示範性、引領性的作用,更好服務於“五宜”朝陽建設、服務於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持續引領全國文化產業更高質量繁榮發展。會上重磅發佈了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年度十大引領性成果、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十年發展經驗做法及《朝陽區促進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2025版)》,同時舉行了虎鯨文娛集團數字影棚建設啓動儀式,通過系列創新舉措爲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2025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發展大會採用‘1+10’聯動模式,除主論壇外,大會期間,國家文創實驗區聯動域內高校、園區等開展行業論壇、高端文化活動、區內高校畢業展等,包括AIGC視聽產業創投會、數字資產研討會、實驗區國潮文創店上線儀式、798國際藝術季、重點高校畢業展等在內的10場活動,進一步加強垂類細分領域的溝通對話,促進行業內的多元深入交流。”國家文創實驗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
本次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發展大會匯聚產學研各界精英,共繪文化產業發展新圖景。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文化和旅遊部“十四五”規劃專家祁述裕教授圍繞“十五五”時期國家文創實驗區建設發展的新路徑,前瞻性分享了對實驗區建設發展的目標、任務和舉措等內容。北京愛詩科技有限公司企服業務副總裁孫偉哲,圍繞人工智能視頻生成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創新,展望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深刻變化。圍繞市委、區委的重點工作和要求,結合北京CBD論壇主題,國家文創實驗區發展大會專門設置了“朝陽文化大家說”的對話研討環節,圍繞“人工智能浪潮與文化產業新業態發展”“文化新消費與文商旅體融合新發展”兩個話題,開展交流對話。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形成的新業態、新場景、新體驗在朝陽區隨處可見,文商旅體跨界融合新消費在CBD、亮馬河、798-751等也如火如荼,通過CBD論壇活動將文化領域新技術、新業態、新消費等在朝陽區落地生根,推向新的高潮。
本次大會得到了文化和旅遊部、北京市的大力支持。中宣部文化改革發展局副局長高昇,文化和旅遊部產業發展司司長繆沐陽,文化和旅遊部產業發展司副司長傅瀚霄,北京市有關部門領導李衛華、郭懷剛、黃曉偉、潘鋒、姜洪朝,朝陽區領導吳小杰、馮志明、尹圓,有關高校領導張樹庭、何明、黃克瀛等出席大會。中宣部、文旅部等國家部委有關司局處室負責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廣東省深圳市、山西省晉中市等地相關部門負責人;朝陽區相關部門、街鄉負責人;以及智庫機構、行業協會代表,文化產業園區、文化企業代表以及新聞媒體等參加活動。
發佈十大引領性成果,行業龍頭企業帶動作用顯著顯現
加快培育形成文化產業新質生產力
大會重磅發佈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十大引領性成果。國家文創實驗區聯合50家生態合作伙伴共建北京AIGC視聽產業創新中心,全面提升視聽產業全管線效率,打造面向全國、全視聽行業開放共享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成開館北京市最大的電競文化綜合體——微博IN,場館總建築面積4.2萬平方米,可容納約1500位觀衆同時觀賽,以年輕時尚潮流的面貌,點亮朝陽城市文旅“金名片”。黑弓文化開創數字文旅體驗新範式,集成創新國際前沿的數字影像、人工智能技術,以數字轉譯賦能文化體驗與記憶塑造,爲文化科技融合創意轉化提供創新模式與實踐範例。蔚領時代推動影遊聯動沉浸式體驗變革,發佈首個超寫實3A級XR互動影視作品《木蘭2125 XR》,緊扣虛擬現實電影發展趨勢,以突破性的全息雲串流技術,打造多維沉浸式互動體驗。鼎盛佳和制定國家級電視劇母版製作標準,設立國內唯一一個電視劇製作高新實驗室,參與制定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行業標準GY/T 357-2024,規範了相關製作參數格式,有效提升電視劇行業效率,促進行業發展。光合聲智能科技首創AI視聽技術促進影視科技升級發展,成立AI影視聯合實驗室,匯聚音頻識別與合成、人機交互、沉浸式視聽製作等技術,推動空間智能敘事應用於影視科技升級,探索AI空間敘事的無限可能。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攻克AI動畫技術難題,成立國內首家人工智能生成藝術創作實踐中心,自研多模態視頻生成技術,攻克了角色面部特徵穩定性、長鏡頭生成中視頻抖動與局部錯誤等技術難題,處於業界領先地位。優酷開闢影視製作新模式,發佈行業首款影視製作車,爲導演和後期工種提供一站式軟硬件服務和舒適的集體辦公環境,使片場工作更加數字化、智能化。798超維視界打造VR體驗新地標,融合虛擬現實技術與文化藝術體驗,通過院線式運營+動態內容生態,打造文化科技、文化消費融合新地標,爲北京市規模最大的沉浸式複合VR院線。泡泡瑪特Labubu成爲全球頂流,目前泡泡瑪特已在23個海外國家地區開設了線下門店,全年營收突破130億元,是中國文化出海的又一現象級案例。
推出17項扶持措施 精準服務企業發展優化升級產業結構
文化產業成爲經濟增長的新動能新引擎
文創實驗區注重產業政策的精準滴灌,建立起包括文化產業政策在內的“1+7”政策體系,針對不同產業制定差異化支持措施,着眼於產業發展實際,不斷提升傳統產業能級,優先佈局培育新興產業,大力推動未來產業發展。
大會現場,發佈了《朝陽區促進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2025版)》。通過修訂文化產業政策,推出17項精準扶持舉措,重點支持文化領軍、鏈主企業發展,支持文體娛企業做大做強,支持培育文化新質生產力,支持文化消費產品供給,支持遊戲電競產業發展,支持影視產業發展,支持文化產業園區提質升級等關鍵領域。
“爲精準服務企業發展需要,優化升級產業結構,我們重新修訂了文化產業政策,更加突出科技賦能,更加突出新業態培育,更加突出產業生態構建。特別是針對熱門的遊戲電競產業,專門增加了相應支持條款。我們希望通過務實高效的文化產業政策,不斷優化區域文化產業發展環境,推動文化產業規模持續擴大、結構不斷升級、創新活力充分釋放。”國家文創實驗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啓動建設數字影棚 開啓數字影視發展新篇章
建設國際一流影視製作基地
大會現場,虎鯨文娛集團數字影棚正式啓動建設,開啓了數字影視發展的新篇章,爲北京城區填補了高端影視製作基礎設施的空白,爲朝陽區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能。該項目是由朝陽區與虎鯨文娛集團聯合打造,致力於建設集超高清影視數字化製作、虛擬拍攝、數字資產系統、影視技術孵化於一體的行業領先的數字影棚。
項目位於朝陽區平房鄉,擬建設5個攝影棚、1個綜合樓,建設規模約3.75萬平方米。“建成後,將引導生態合作伙伴、影視行業上下游企業入駐數字影棚周邊產業空間,形成產業集聚效應,構建完善的影視全產業生態圈,鞏固提升影視製作產業功能,爲朝陽區建設國際一流影視製作基地提供引領和支撐,爲推動首都影視產業繁榮發展貢獻更大力量。”虎鯨文娛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
十年耕耘傳碩果 創新沃土育新篇
實驗區打造成爲全國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示範樣板
十年新增企業3.4萬家,產業要素加快聚集產業生態持續優化
大會現場,文化和旅遊部產業發展司發佈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發展經驗做法。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自2014年設立以來,充分發揮先行先試作用,圍繞文化產業的體制機制、政策環境、市場體系、金融服務、人才培養、發展模式等方面,不斷加大改革創新力度,積極構建文化產業領域全面改革創新體系,全力建設全國文化產業改革探索區、文化經濟政策先行區和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成爲全國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試驗田”。形成了機制建設、政策創新、項目扶持、企業孵化等典型經驗和做法。2025年4月30日,文化和旅遊部產業發展司向全國發函,將國家文創實驗區經驗做法推廣至全國學習借鑑。
國家文創實驗區發展經驗做法主要是:創新部市區上下聯動橫向協同的統籌機制。文化和旅遊部、北京市成立實驗區建設工作協調小組,朝陽區成立實驗區管委會,形成部市區合力推進機制。經過十年發展,實驗區文化企業達5萬餘家,其中規上文化企業和實現營收分別增加807家、608.7億元,營收規模分別佔北京和全國的7.7%和1.3%,示範引領作用顯著。創新先行先試集成賦能的產業“政策鏈”。國家層面文化消費、港澳影視製作及藝術品保稅等政策率先落地。北京市專門出臺加快實驗區高質量發展的18條。實驗區先後出臺“政策15條”“政策50條”“政策30條”,每年安排1.5億產業資金,累計支持優質企業(項目)1200餘個,支持金額超8億元。創新“信用築基、政策架橋”的文化金融服務模式。建成全國首個文化企業信促會和北京首個文化金融服務中心,成立文化產業基金聯盟,構建起多層次、多渠道、寬領域的文化金融服務體系。累計爲3072家文化企業信貸融資339.65億元。創新貫通文化與科技雙向賦能路徑。制定出臺北京市首個《文化創意企業申請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指南》,累計幫助1800餘家文化企業享受高新企業相關稅收優惠。建設北京市首個AIGC視聽產業創新中心,數智文化新業態成爲發展新引擎。創新梯次化的文化企業跨度成長機制。創新實施“領航”“領鷹”“蜂鳥”企業梯次化培育計劃,量身定製一攬子政策和“服務包”。目前,累計認定“領航”5家、“領鷹”16家、“蜂鳥”企業千餘家。創新文商旅多業態融合發展新場域。出臺促進文旅消費“八大政策”,形成大型營業性演出活動“一件式”集成辦理,探索形成“文化產業園區+城市文化公園”的新模式,大力發展文旅消費新業態,旅遊收入穩居北京首位。創新“騰籠換鳥”促進城市更新模式。通過老舊工業廠房轉型等方式打造102家文化園區,其中北京市級園區超三成。建成全國首個“雲園區”,培育5家百億園區,打造形成CBD-定福莊文化傳媒、望京-大山子文化科技、大環-東壩數字影視製作、潘家園藝術品交易、奧林匹克文體展演等一批特色產業集羣。創新構建“精準滴灌”企業服務體系。設立10餘個“一站式”政務服務工作站,惠及企業萬餘家。率先設立影視服務中心,試點廣播電視政務審批幫辦窗口,構建“2+2+6”知識產權保護服務體系,營造一流營收環境。創新文化產業跨區域共建共享機制。發起成立全國首個京津冀文化產業協同發展中心、全國老舊廠房協同發展聯盟和國際文化園區發展聯盟,探索建立“區域協同—全國聯動—國際拓展”協同發展機制。郎園、競園等一批園區實現在全國品牌輸出。創新文化產業特色黨建服務矩陣。在北京市率先成立文創行業黨委,評選表彰“紅色朋友圈”“愛特”等一批特色黨建品牌,創新推出“非公黨建服務包”,以黨建鏈串起產業鏈和服務鏈,形成黨建引領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良好局面。
國家文創實驗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十年來,實驗區文化企業從1.6萬家增至5萬餘家,其中,規模以上文化企業1517家,分別佔到北京市和全國的24.3%和1.9%。2024年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實現收入1779.4億元,較2018年增加608.7億元,年均增長7.2%。區域內匯聚了44家上市(掛牌)企業,聚集了太合音樂、得到APP、一點資訊等一批數字文娛獨角獸企業,以“科技+文化”雙輪驅動,爲全國文化產業升級提供鮮活樣本,引領全國文化產業創新發展作用顯著。”
在國家文創實驗區的帶動引領下,朝陽區文化產業得到快速發展,截至目前,全區登記註冊文化企業10萬家。2024年,2700餘家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實現收入近3500億元,佔全市的近15%。其中,數字文化企業實現收入近1500億元,佔朝陽文化產業比重的四成多,居全市前列。目前,朝陽區匯聚了北京市35%的市級文化產業園區,40%的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和數字文娛獨角獸企業,50%的上市廣告公司,60%的規模以上影視企業和影視特色園區,70%的頭部MCN公司和數字內容生產公司,80%的國家文化出口重點項目,90%的國際傳媒機構……聚集了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社等200餘家國內外傳媒機構,阿里文娛、愛奇藝、優酷、小紅書、喜馬拉雅、bilibili等新業態北京市場主體紛紛聚集朝陽發展。因“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發展勢頭良好、文化和旅遊企業服務體系建設完善、消費質量水平高”,獲“國務院督查激勵”,成爲北京市唯一入選的地區。
“‘十五五’時期,國家文創實驗區將圍繞‘五宜’朝陽建設目標,充分發揮創新引領和示範帶動作用,深入實施創新引領、數智賦能、精品培育、文商旅體融合、文化集羣發展、文化活力開放等重點舉措,深入推動影視、廣告等傳統優勢行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數字廣告、數字視聽、遊戲電競、數字出版、數字演藝等新興文化業態,落地一批數智文化產業平臺型功能型項目,培育一批‘鏈主’企業、‘獨角獸’企業,打造一批數智文旅消費新場景新品牌,全力構建‘一廊五區百園’發展新格局,進一步提升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更好服務首都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爲文化強國建設做出更大貢獻。”國家文創實驗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責編:李一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