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噶喇羣島「2周狂搖逾千次」 日學者示警:最大規模難預測
▲鹿兒島吐噶喇羣島3日發生震度6弱地震。(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吳美依/綜合報導
日本鹿兒島縣吐噶喇羣島(トカラ列島)外海6月21日以來頻繁發生地震,近2周以來累計突破千次,7月3日下午鹿兒島縣十島村惡石島,更發生最大震度達6弱的強震,是當地歷來最大規模。就連日本氣象廳也坦言,如此短時間內頻繁地震,實屬罕見。每日新聞等日媒採訪各界專家,撰文分析最新情勢。
發生什麼事?
根據日本氣象廳資料,吐噶喇列島的小寶島附近,2021年12月曾出現爲期1個月、共308次的頻繁地震,2023年9月也曾出現346次地震。不過,今年6月21日至7月3日下午4時止,地震已經高達1031次,是前兩次的將近3倍,而且目前尚無趨緩跡象。
▼惡石島是最近經常遭到地震影響的地方之一。(圖/達志影像/美聯社,下同。)
恐還要震2-3周
熊本大學「海洋火山學」副教授橫瀨久芳表示,吐噶喇列島位於歐亞板塊上方,而其下方的菲律賓海板塊正以每年約6公分的速度持續隱沒。此外,在小寶島與惡石島之間的海底,有一片與九州同等規模的巨大海底臺地「奄美海臺」,堆積在菲律賓海板塊之上,這種板塊碰撞,導致歐亞板塊內部容易累積壓力與變形。
橫瀨久芳還指出,小寶島與惡石島之間存在2個活斷層,壓力累積使得地震活動變得活躍。這次地震可能也受到南側活斷層的影響,因此地震次數顯著增加。他表示,未來2到3周內仍可能持續發生類似規模的地震,當地居民應該提高警覺。
最大規模難預測
京都大學「防災研究所」教授西村卓也指出,此次地震活動可能與外部持續刺激活斷層有關。伊豆羣島過去也曾因火山活動引發羣發地震,吐噶喇列島也有可能受到岩漿活動影響。
此外,他觀察到這一連串地震震源似乎以小寶島爲界,呈現東西分佈。初期主要集中在東側,隨後轉爲西側活躍,就像是2場羣發地震連續發生的情形。
然而,由於吐噶喇列島近海的活斷層結構尚不清楚,日本政府地震調查研究推進本部也尚未對當地活斷層進行明確評估,斷層長度不明,「要預測可能發生的最大地震規模極爲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