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城北所的水害柯文哲結石? 醫曝「4因素」都是復發風險
陳佩琪曝柯文哲又有腎結石,醫師分享,結石複發率取決於多種因素,是一種很容易復發的疾病。本報資料照片
前民衆黨主席柯文哲今年4月初因左腎積水及左側輸尿管結石,進行手術治療;但是陳佩琪在臉書發文指出,柯文哲回家不到3周,體檢又發現身體有結石,質疑是臺北看守所的水質有問題。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周固表示,結石復發的機率很高,二年內約20%個案復發。
「先從結石原因來看,國人有80%的結石屬於草酸鈣,原因是長期重口味,攝取含鈣量高食品、豆類製品、海鮮等。少部分是屬於尿酸性結石,常見攝取過多高普林食物、代謝異常者,導致體內尿酸過多。」周固說,除了飲食因素,水喝不足、出汗過多、尿量減少,都會增加結晶沉澱的機會。
周固指出,如果單喝「蔬菜湯」,很容易草酸超標,增加泌尿道結石的機會。以草酸含量高的菠菜爲例,加上高鈣的豆腐或是富含蛋白質的雞蛋,兩者相輔相成,產生的草酸鈣會在腸道中排出,可以有效預防草酸鈣結石。
飲水部分,周固說,在醫學上水質的硬度與結石的發生率並無顯著關係,如果是檢查合格的自來水,所有人得到結石的機率都一樣,差別在飲水量。「水喝的太少,是形成泌尿道結石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自身曾經發作過病史者,復發機率極高,除了生活習慣沒改善,也有可能是結石治療沒有清乾淨。
周固強調,結石是在腎臟裡形成,這時病人往往沒感覺,等到結石往下掉到輸尿管和膀胱時,纔會造成急性劇痛。一般在輸尿管結石清除之後,確實不會再有痛感,但不代表「體內完全沒石頭」。若是沒往上檢查腎臟是否還有結石,多數人會以爲「怎麼又長出來了」。
周固提醒,結石阻塞過久,會影響腎功能,能早期發現並治療是可恢復。目前已經有新式的「軟式輸尿鏡管」,進入膀胱用於診斷和治療位於輸尿管及腎臟深處的結石。結石治療後,應注意日常均衡飲食,減少高鈉、高蛋白、高草酸食物,並定期回診檢查,監測是否復發或有新的結石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