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變胖又不想吃肉要注意!「沉默殺手」肝癌上門 4徵兆日常自測
▲民進黨籍屏東縣前議員劉育豪(右)因肝癌病逝。(圖/翻攝臉書/劉育豪)
記者鄒鎮宇/綜合報導
屏東縣前議員劉育豪因肝癌於14日晚間病逝,享年58歲,震撼政壇與親友圈。秀傳醫療體系總院長黃士維表示,肝癌雖然素有「沉默殺手」之稱,但其實身體早已在日常生活中釋放警訊,只是常被忽略。黃士維提醒,民衆若能及早發現這4種常見異狀,有助於及時就醫、提高治癒機會。
黃士維醫師近日於臉書分享,「黃疸」是肝臟異常時最容易察覺的信號。若照鏡子時發現眼白泛黃,或皮膚顏色比平常更爲暗黃,甚至連尿液顏色都變深(如呈現茶色或可樂色),即使多喝水也無法改善,就應提高警覺,儘早諮詢醫師。
其次,肝臟問題常會反映在皮膚上。例如「蜘蛛痣」,外觀像紅色小蜘蛛網的血管擴張,常見於胸口、脖子或臉部;「肝掌」則是手掌中央出現異常紅潤,尤其在大拇指根部或小指側特別明顯。此外,鼻翼、臉頰也可能出現毛細血管擴張的紅絲,這些現象都可能與肝臟代謝異常有關。
第三項徵兆是體液分佈異常,包括腹部莫名脹大、腰帶突然變緊,下肢水腫(腳踝按壓後會留下明顯凹陷)或體重短期內無故增加超過2公斤。尤其腹水多半發生在晚期,但部分人早期就可能出現輕微水腫。黃士維建議,平時可透過每天量體重、自我記錄來監控變化。
最後,肝癌患者常有全身性症狀,例如長期疲勞、即使充分休息仍覺得無力,食慾明顯下降,對原本愛吃的東西失去興趣,或三個月內在未減肥的情況下體重驟降超過10%,甚至出現發燒與夜間盜汗。特別是B型、C型肝炎帶原者及長期酗酒者,屬於高風險族羣,即使沒有症狀也要定期接受檢查。黃士維強調,肝癌若能早期發現,治癒率可高達8成以上。
黃士維醫師呼籲,大家多關注身體細微變化,搭配定期醫療檢查,才能及早防範肝癌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