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維昇藥業、瞄準長效生長激素,安科生物慾彎道超車?

近日,安科生物宣佈,公司擬使用自有資金不超過3100萬美元通過全資子公司安科生物(香港)有限公司,作爲基石投資者參與認購VISEN Pharmaceuticals(以下簡稱“維昇藥業”)擬在香港聯合交易所發行的首次公開發行股份,並簽署《基石投資協議》。目前維昇藥業尚無產品商業化,仍處於虧損狀態。市場認爲,安科生物此次投資意在維昇藥業核心產品隆培促生長素。

維昇藥業核心產品上市申請已獲受理

維昇藥業是一家處於研發後期、產品接近商業化的創新生物製藥企業,專注內分泌領域,深耕生長髮育領域。維昇藥業核心產品隆培促生長素是唯一一款在每週給藥之間能夠在體內持續釋放未經修飾的人生長激素的長效生長激素。在全球3期陽性藥物對照和平行組比較試驗中,隆培促生長素已證明較短效(每日注射)人生長激素具有優效性,上市申請已於2024年3月獲國家藥監局受理。

除了隆培促生長素,維昇藥業還有兩款關鍵候選藥物,其中,那韋培肽是一款C型利鈉肽的長效前藥,用於治療軟骨發育不全(一種短肢型矮小症,可導致嚴重的骨骼併發症及合併症);另一款帕羅培特立帕肽是一款每日一次的甲狀旁腺激素替代療法,用於治療慢性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症(一種由甲狀旁腺激素分泌減少或功能缺陷所引起的鈣磷代謝異常綜合徵)。

2023年和2024年1-9月,維昇藥業的其他收入分別約爲1.14億元和8647萬元,淨虧損分別約爲2.49億元和1.30億元。

港交所官網顯示,維昇藥業目前已通過港交所聆訊,若能順利上市,維昇藥業將成爲港股唯一專注內分泌領域且研發長效生長激素的生物科技企業。

安科生物表示,本次對外投資有利於優化公司資本運營效率,擴大資本市場影響力。此外,通過本次投資促進公司與維昇藥業建立密切的長期合作關係,有助於實現資源整合和優勢互補,充分發揮產業協同效應,持續提升公司的抗風險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長效生長激素賽道日漸擁擠

安科生物以基因工程藥物爲主,結合其他生物工程產品、小分子藥物、多肽藥物、中藥貼膏、法醫DNA檢測等醫藥細分領域,建立了研發、生產銷售的全產業鏈體系。其中,生長激素是安科生物的營收支柱,安科生物曾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2023年生長激素銷售收入接近合併收入的70%,母公司實現淨利潤7.63億元,其中主要爲生長激素貢獻。

核心產品均爲生長激素,安科生物爲何選擇投資維昇藥業?市場認爲,安科生物此舉意在長效生長激素。

按類型劃分,生長激素可以分爲短效生長激素(粉針、水針)和長效生長激素(水針)。當前,短效水針劑仍佔據更大的市場份額,但長效生長激素產品正在快速增長,逐漸成爲市場主流。

弗若斯特沙利文統計數據顯示,我國人生長激素市場規模在2018年爲40億元,至2023年已增長至116億元,複合年均增長率高達23.9%。特別是長效生長激素市場,至2023年市場規模已達到29億元,其複合增長率更是高達57.4%。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到2030年,我國生長激素市場將增長至286億元,其中長效生長激素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211億元,佔據生長激素市場73.8%的銷售份額。

生長激素雖然還未在全國範圍內納入集採,但生長激素短效粉針和短效水針劑型已納入部分省份集採。2022年廣東省帶頭的地方聯盟集採中,金賽藥業和安科生物中標的粉劑價格降幅超過50%。水劑僅有外資諾和諾德申報中標,金賽藥業和安科生物均放棄。集採背景之下,也讓各大企業的目光轉向競爭尚不充分的生長激素長效劑型。

目前,國內唯一獲批的長效生長激素產品來自金賽藥業。金賽藥業2023年收入爲110.84億元,其中長效水針的收入佔比達到29%,僅長效水針就爲金賽藥業帶來了超過30億元的收入。

國內生長激素的主要研發趨勢也逐步轉向長效劑型。除了維昇藥業的隆培促生長素,特寶生物的怡培生長激素注射液、諾和諾德的長效生長激素帕西生長素注射液在國內的上市申請分別於2024年1月、9月獲受理;天境生物的伊坦長效生長激素於2024年12月9日提交了上市申請;去年,科興製藥的“GB08注射液”批准開展兒童生長激素缺乏症適應症的臨牀試驗。

安科生物已上市的生長激素產品僅包括粉針和短效水針劑型,另有兩款長效生長激素在研,但進度較爲落後,其進展較快的長效生長激素產品“AK2017注射液”(重組人生長激素-Fc融合蛋白注射液)仍處於臨牀Ⅱ期階段,距離商業化尚需時間。投資維昇藥業或是安科生物更快切入長效生長激素市場的機會。

新京報記者 劉旭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