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教學環境 確保孩子受教權

最近政府因稅收太多不知怎麼花而傷透腦筋,在此提出個人一些淺見。

臺灣表面上是十分民主自由的社會,但國中小的教育體制仍相當傳統保守。因學校怕家醜外揚、影響校譽,「報喜不報憂」成爲所有校長的共識,最後導致老師遇到問題只能往肚裡吞。老師心裡苦,但老師卻不敢說。而老師不反映,外面的人根本不知道當前教育的困境,看似風平浪靜的校園實則千瘡百孔。

臺灣目前教育的最大問題在於—老師又要教學又要管秩序,搞到最後課也沒上好,秩序也管不好。不可否認有些老師能力很強,課上得好秩序也管得好。但臺灣每個班級的情況天差地遠。我教書二十幾年,遇過天使班,也遇過魔鬼班。有些班級真的太難管了,各路「英雄好漢」齊聚一堂,單靠老師一人之力根本難以兼顧,此時就急需學校介入。

若今天學校也不管,那情況將完全失控;全班只要有一人不受老師控制,其他人都得跟着陪葬,而最倒楣的就是那些想學習又無法學習的孩子。

我們一直強調愛的教育,但前提是要先給學生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如果老師每天都像在打仗,學生上課都聽不到老師的聲音,那學生還有必要去學校嗎?解決這個問題很難嗎?

在美國,學校會設立一間ISS教室,裡面有一位類似教官的老師全天守候。只要有學生上課搗蛋、屢勸不聽,老師可馬上將其送至ISS,確保其他學生受教權。學生當天不能再回教室上課,要在監督下安靜的完成老師指定的作業。在這個過程中,學校可安排輔導員或教師與學生進行溝通,引導他們反思自己的行爲,從而達到改正錯誤、提升自我控制的目的。

這個制度很花錢嗎?臺灣有二六五一所中小學,因少子化導致閒置教室。只要再多請一位生教組長,假設月薪六萬,一個月一億六千萬,一年最多二十億。二十億就能解決目前臺灣教育的亂象與困境,實在是太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