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級公司債搶著發行 今年已突破1兆美元 創疫後最快速

今年投資級公司債新債發行,5日突破1兆美元。路透

企業借款人今年正以2020年新冠疫情發債熱潮以來的最快速度發行公司債。主要有三大原因:大量債券即將到期、美國有位難以預測的總統、以及殖利率持續下滑。

今年截至週二(5日),投資等級公司債的新債發行總額已經突破1兆美元,比去年早一天達到這個里程碑。其中日本電信巨人NTT的再融資案,發行了逾110億美元過渡性的貸款,取得的資金要用來進行資料中心私有化。另外,瑪氏食品(Mars)爲收購食品製造商Kellanova,發行了260億美元債券。幾件大案幫助發債金額提早達陣。

本週接力的還有MSCI、戴姆勒卡車(Daimler Truck)等企業,涌入藍籌市場,趁着歷史上仍相對低廉的借貸成本發行債券。8月下旬通常市場就會出現的季節性放緩。

今年有超過1兆美元的公司債即將到期,包括新冠疫情初期聯準會(Fed)將利率降至接近零時,企業所發行的大量5年期債券。企業領導人現在必須因應風險偏好劇變的情況,完成再融資。風險變化通常是因川普政府貿易政策變動而來。

銀行也一直建議企業儘早安排融資需求,以因應下半年可能出現的更多監管與政策變動的不確定性。

6月底,企業與金融機構已發行約9,000億美元的藍籌債,約佔摩根大通所預估的全年總量的60%。

在那之前,歷經4月初川普宣佈對等關稅的衝擊,高評級公司債市場幾乎停擺一週。當時借款人爲避免支付更高的風險溢價而延後發債,當時債券利差一度飆升至高出美國公債1.19個百分點,比2月的低點高出 0.42個百分點,顯示投資人對這些債券的評價明顯下降。

所幸之後公司估值大幅回升,風險溢價也逐步縮小,發展至今,甚至在上週創下全年利差最窄水準。新債的發行溢價極低,有時甚至爲負值。彭博策略師Brian Smith表示,今年平均利差爲3.3個基點,略小於去年的3.5個基點。

新債的需求也非常強勁,平均超額認購倍數達3.7倍,不僅與去年持平,也高於過去三年平均。

Principal資產管理公司投資級債務主管Jon Curran表示,「只要有需求,發債人就會供給」,「這可由新債的超額認購與不斷縮小的讓利空間,明顯看出」。

根據摩根大通的數據,今年大量的再融資壓低了淨供給,截至上週爲止,淨供給量較去年同期下降了約 33%,這也有助於維持利差緊縮。

▪整理包/臺灣20%關稅排「後段班」 一表看各國稅率排名 ▪整理包/臺灣關稅出爐!20%高於日韓 川普關稅新舊稅率總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