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企今年庫藏股總額突破1兆美元、創最快速度 AI 熱力不減

臺股呈高檔震盪態勢,主要受到美國法院判定川普對等關稅違法及觀望將公佈的8月非農就業數據,加上AI相關熱點族羣已累積相當漲幅,高檔獲利了結賣壓仍影響短線市場情緒,短線目前觀察月線支撐情況,長遠來看,科技股依然有望在AI領航下維持長多格局,此外對於波動較高的電子科技產業,最佳策略就是持續留在市場長期投資參與AI漲升機會。野村投信表示,AI浪潮仍持續推進,投資人不妨趁市場回檔,佈局主動式臺股ETF、AI熱門供應鏈、晶片相關先進製程設備、化材等族羣皆可留意。

臺積電(2330)爲因應全球營運佈局、地緣政治風險及降低對中國大陸供應鏈的依賴,近年積極推動供應鏈國產化替代策略,特別聚焦於先進製程所需的光阻劑、蝕刻劑與清洗劑等特用化學材料。此舉除有助於強化供應鏈韌性、確保製程穩定性外,亦符合美國出口管制規範,並提升本地供應商的採購比重。

根據臺積電2024年永續報告書揭露,2024年臺灣地區特用化學品的在地採購比率已達65%,不僅超越原訂目標,亦展現公司對本土供應鏈深耕的成果。臺積電亦進一步設定2030年將此比率提升至68%的長期目標,展現持續強化在地供應鏈的決心。此外,隨着美國審議中的《晶片設備法案》(Chip EQUIP Act)可能涵蓋特化材料領域,臺積電於美國及其他海外據點的擴廠計劃,預期將進一步帶動臺灣相關供應商的參與,促進特用化學品的國產替代與技術升級,形成全球佈局與本地產業鏈協同發展的正向循環。市場預估 2025年 臺積電AI晶片營收將翻倍成長,未來五年AI相關收入年均成長率達 40%,主要來自輝達(NVIDIA)與Apple訂單。

野村臺灣增強50主動式ETF(00985A)經理人林浩詳分析,輝達最新公佈的第2季財報再度超出市場預期,無論是營收、EPS還是毛利率均繳出亮眼成績單,單季營收達467.4億美元,年增55.6%,毛利率更從去年同期的60.5%拉昇至72.4%,反映Blackwell量產初期的成本壓力已有所緩解, EPS表現同樣強勁,來到 1.08 美元,遠優於市場預估的0.95美元,從股價表現來看亦是如此,今年以來累計上漲超過 35%,繼續穩坐七巨頭中表現最亮麗的成員。

野村投信投資策略部副總經理張繼文表示,輝達第2季營收再度創下新高紀錄,此外Blackwell出貨狀況順利,GB200大量出貨、GB300也於第2季量產出貨,加上主權AI持續貢獻,預估第3季營收將達540億美元新高,雖然第2季沒有H20晶片銷至大陸,但輝達仍預估第3季有機會額外貢獻20~50億美元營收;此外「汽車及機器人」業務創高至5.86億美元,最新發布的NVIDIA Thor SoC已開始出貨,值得後續注意。最驚喜的是輝達批准600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劃,既顯示對未來營運有信心,也展現捍衛股價的決心。

林浩詳表示,觀察產品結構,資料中心業務仍是最核心的成長動能,第3季資料中心營收來到410.9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白宮近日正解禁H20出貨大陸,預期第3季H20可望帶來20~50億美元的新增營收貢獻。除了財報亮眼,擴大資本支出,輝達還宣佈新一輪高達600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劃,超越2024年覈准的500億美元,令市場驚喜。根據 Birinyi Associates 統計,截至8月20日,美國企業今年宣佈的庫藏股總額已突破1兆美元,創下歷來最快達標紀錄。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在法說會指出,未來五年全球AI基礎建設的資本支出將達到3~4兆美元,將由四大CSP與OpenAI等主力客戶帶動,隨着先進製程持續擴張、應用場景全面開花,AI不再只是科技熱點,而是穿透所有產業的長線趨勢,顯示巨頭科技們持續看到能力強大的AI可應用於愈來愈多場景,AI浪潮仍持續推進。

近年ETF市場發展快速,臺灣ETF市場總規模已突破臺幣6.7兆元,主動式ETF透明度高,流動性強等優點,在全球ETF市場快速成長,投資人應佈局能一手掌握多元AI投資機會的市值型主動式ETF,主動式ETF由專業經理人主動選股,能因應市況變化靈活調整投資組合,短線臺灣AI題材股若有股價拉回,反而提供中長線投資人加碼的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