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日飛鳥艦對陸海洋山艦 中日電磁砲競賽結果即將分曉

日本裝備在飛鳥艦上的電磁砲最近正式曝光,它比中共海洋山艦裝設試驗電磁砲整整晚了5年。(圖/日本海上自衛隊)

曾經大量投入資金與科研人力的新式科技武器電磁砲的研發競賽,在美國暫時退出後,近幾年來只剩中國與日本還在繼續投入。最近日本自衛隊首次公開安裝在日本實驗艦飛鳥號,讓這款具有夢幻色彩併爲各方看好的高科技武器,再次成爲中國與西方武器競賽的焦點。

日前有網民在日本港口參觀時拍攝到日本海軍基地的照片,發現日本海上自衛隊飛鳥號試驗艦(ASE-6102)上安裝了一款新型電磁軌道砲,隨即相關照片引起了網路論壇與軍事專家們的關注。畢竟隨着中共與西方關係愈趨緊繃的當下,一款高科技新武器有可能成爲影響對峙形勢與軍心士氣的「神奇武器」。

日本電磁砲原型。(圖/日本防衛省)

日本開發電磁砲大約始於1990年,由國防部的技術採購與後勤局啓動,但一直處於前期紙上作業,到2016年才正式投入資金進行基礎技術研究,2018年首次公佈16毫米電磁軌道砲原理及樣砲性能參數,以及研發進展。2022年開始撥出經費啓動40毫米防空反導電磁軌道砲的研發計劃,當時正是美國電磁砲研發陷入瓶頸,日本看準時機向美國提出合作意願,雙方一拍即合。美國通用、BAE等著名軍火商紛紛轉投日本,帶去了幾年來積累的研究成果進行合作,讓日本電磁砲開發計劃進入快車道。

日本計劃將電磁砲部署在新一代的DDX萬噸驅逐艦上。圖爲萬噸驅逐艦想像圖。(圖/洛馬公司)

很快地日本在2023年就公開了40毫米防空反導電磁軌道砲的原理樣砲,當年10月就裝設在飛鳥試驗艦上,包括6米長、8噸重軌道砲及配套電源系統,這套電源系統包括1個充電用20英尺貨櫃和3個儲能5兆焦電容組貨櫃,體積相當巨大。日本自衛隊還爲這項進展製作了發佈了一段宣傳影片,展示這具電磁砲的最新射擊畫面和虛擬作戰動畫。動畫播出後,畫面裡模擬敵艦與中共海軍052D驅逐艦極爲相似,電磁砲彈則擊穿了敵艦船體,在網上還引發一陣是否把中共軍艦設定爲假想敵的爭論。

日本防衛省陸上裝備研究所2018年公佈「電磁加速系統」,即是後來電磁砲的前身。(圖/日防衛省陸上裝備研究所)

相較之下,中共比日本着手開發電磁砲的時間早了大約10年,最初由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流體物理研究院啓動,後來轉到西安電子工程研究所(206所)和中國電子科技集團(27研究所),但初期進展比當時的美國仍慢了許多。直到2001年北京的有色金屬研究院着手高溫超導薄膜的研發工作時,中共的電磁砲研究纔開始加速發展。2011年西方衛星在內蒙白城火砲試驗基地拍到一門長達33.5米的電磁軌道砲,以及進行試射後擊穿多層鋼板與10米厚混凝土牆的影像。

電磁加速系統的原理並不難,目前電磁砲應用上較大的難題是儲能設備與砲管磨損問題。圖爲電磁加速系統的一部份。(圖/日本防衛省陸上裝備研究所)

2018年,海洋山登陸艦疑似裝載電磁軌道砲的照片在網上流傳開來,照片顯示船艏有一門長度達18.5米巨砲。此後衛星也拍到更多陸基電磁砲與靶場上做爲標靶的十多輛裝甲車。2023年4月,大陸《央視》報導中共電磁砲試驗取得了重大進展,聲稱其打擊力極爲強悍,能夠在百公里外擊穿8釐米厚的鋼板,或者擊穿3層混凝土牆。但是進展雖快,至今尚未公佈電磁砲大規模裝備部隊的消息,外界估計可能與西方國家遇到相同的技術難題:砲管的嚴重磨損以及能源供應系統體積過於龐大。目前日本已經將電磁砲推到接近實用階段,很可能是在克服砲管磨損問題上有新的技術,例如日本先進的陶瓷或高分子技術。

據日本防衛省公佈的數據顯示,安裝在飛鳥試驗艦上的電磁軌道砲槍口速度已達每秒2000米(約6馬赫),可穩定發射多達120發子彈,但是連續射擊、穩定性和定製火控系統仍未完成。相關係統完成後,可以增強海軍防禦飛彈的能力,或爲陸基砲兵提供反砲火和沿海打擊等選項,尤其值得注意的,日本認爲電磁砲在理論上有助於攔截特定的高超音速飛彈。目前日本還與法國及德國科研機構合作推動電磁砲技術,預計能在2026財年實現技術和操作達到足夠的成熟度。

中共早在2018年就已經將電磁砲裝設在海洋山號登陸艦上進行試驗,但試驗的過程中都極度保密。(圖/騰訊網)

電磁砲可以發射多種、多發砲彈,其射程與大多數導彈相當,殺傷力和精度不比飛彈差,但成本更低,發射數量更多。尤其在應對巡邏艇、一般彈道飛彈或無人機等低端威脅的飽和攻擊時,更能顯示其價值。日本海上自衛隊中將金吉真一在演講中表示,日本計劃將電磁砲整合到未來的新型DDX萬噸驅逐艦上,這些大型驅逐艦預計在2030年代開始服役。如果真的能夠解決砲管壽命以及發射效率的問題,電磁砲未來在攔截導彈、低成本打擊等等方面,將成爲一種顛覆性的武器系統。至於中國與日本誰能拔得頭籌,這場激烈的競爭已快到勝負分曉的時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