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自新型磁軌砲裝上飛鳥號實驗艦 推測準備試射
在飛鳥號實驗艦上的電磁砲。(圖/x)
2025 年 4 月 9 日,推特用戶モリジュン(Morijun) 發佈了幾張在日本海軍基地(可能是橫須賀)拍攝的照片,照片中顯示日本海上自衛隊實驗艦「飛鳥號」(JS Asuka ,ASE-6102) 已安裝1具新型電磁動能砲(electromagnetic railgun)。
照片顯示,這具特殊的武器顯然不是傳統火砲,它的砲管呈現扁八邊型,砲塔也呈棱角狀設計,這與先前的官方報告一致,早先的報告稱,飛鳥號在 2023 年就進行艦載電磁砲的安裝,以及射擊試驗。
防衛部落格(Defense Blog)報導,與傳統的火砲採用火藥爆炸爲推進力不同,電磁砲是利用電磁力,以極高的速度發射彈丸,理論上推進效率可以高於火砲。美國海軍曾經開發過,但是卻發現,僅僅進行了幾十次試射後,就遇到了砲管嚴重退化的問題,因此擱置開發工作。
工程人員打開電磁砲的護蓋,可見它的外砲管僅是保護殼,真正的結構還在中間,可知電磁砲的彈丸口徑並沒有砲管外徑那麼大。(圖/x)
相較之下,日本消息人士稱,工程師已研發出一種可發射多達 120 發彈丸而不會退化的砲管,這一問題在很大程度上,補上了美國未完成的進度。報導稱,在實測中,砲口初速度達到每秒 2,500 公尺。
2020年,在實驗室裡的電磁砲,顯然就是飛鳥號電磁砲的同一系統。(圖/x)
除了砲管強度以外,日本團隊也在高放電電容器的技術有突破,日本採用陶瓷薄膜電容器和氧化鎵的下一代電源模組,體積更小,而且充放電效率高,這一進步可以使電磁武器更適合機動部署,比如船艦。
據公開資料,日本先是在16公釐(1.6公分) 的規格進行早期小口徑試驗,確定技術可行之後,開始對電磁彈丸加速技術進行深入研究。到 了2016 年,日本政府已啓動 40公釐電磁砲系統的全面研發,至 2022 年,技術取得了重大進展,成功進行 120 次發射耐久性測試,彈丸持續加速到每秒超過2,000 公尺的速度。
報導稱,安裝在飛鳥號的電磁砲系統,砲塔全重8公噸,含砲管總長6 公尺。電源系統則是貨櫃大小,還包括3個5 百萬焦耳的巨大電容器。
目前彈丸有2款,一種是一體式彈丸,如同鋼釘,另一種是更復雜的兩材質穿甲彈,每枚重約 320公克,長約 16公分。
日本電磁砲計劃的未來目標,包括電源系統再小型化,並計劃在五年內將充電系統總體積減少 50%,期望到2027年實現化。
飛鳥號由住友重工建造,於 1994 年下水,1995 年 3 月投入使用。這是一艘專門的軍艦測試平臺,舉凡武器系統、雷達、聲納、電子裝備、垂直髮射系統都先經過飛島號的試裝。該艦的命名遵循了日本海上自衛隊試驗艦的慣例,取自與日本文化遺產相關的歷史遺址,而這一艘選擇「飛鳥時代」,大約是7世紀左右的日本。
該船長151公尺、寬17.3公尺,滿載排水量6,200噸。它最初採用燃氣渦輪、電力-燃氣渦輪機聯合(COGLAG)推進系統,使用 LM2500 燃氣渦輪機進行發電和直接驅動,但是這種設計過於複雜,而且原先擔心的電力不足問題也不明顯,因此之後拆除了發電渦輪機,現僅有兩臺LM2500 燃氣渦輪機。
該艦最高速度27 節,載有 72 名核心船員,另可容納 100 名測試人員。飛鳥號也是第一艘搭載女性士兵的日本海上自衛隊艦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