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胎是個技術活,90後糟心

來源|大貓研究所

我家離頤和園不遠,沒事就老去溜達,昨天看了個數據,說頤和園在職員工一千多人,離退休員工也有一千多人,這種老單位屬於是超重度老齡化了,這兩天也公佈了去年的出生人口,956萬,這是1944年之後第一次在一千萬以下。

現在不生孩子的原因很多,主要就是沒有信心,用盡全力都養不好自己,咱就別連累別人了。

但孩子少了這事對活着的人影響很大,特別是90後。

投胎是個技術活。

你看60後,波折不少,但人家基本是一路向上的,現在好點的都能拿一萬多退休金,好幾套房,人生基本無憂。

70後整體更好一點,年輕的時候趕上入世,國企、外企、民企都好,再加上通訊、互聯網、製造業、房地產幾大熱潮,不論在哪,薪水都還行,而且基本都在房價起飛前買了房,所以這波人拿到了最多的時代紅利。

85年之前出生的趕上了這波紅利的尾巴,但85後、90後就都差點。

就拿90年的人來說吧,比如一個小鎮青年,25歲碩士畢業,那就2015年,房價進入了快速上升期,自己還沒啥積累,而且整體看,中國這一波的下滑就是從2015年的金融調整開始,之後五六年很多行業其實就進入下坡路了,後來再趕上疫情,今年啥情況大家也都清楚,然後一看歲數,已經33了,馬上又面臨35歲這個門檻了。

所以這代人在年富力強的時候趕上了經濟下滑,大多數人的資產積累是不順利的,有的人高點買房,那就更慘。

00後、10後可能又好了,爲啥呢,因爲人口下降速度太快,他們有兩代人的積累了,房子不是啥大事,而且這代人的職業觀念會發生巨大的變化,就是更趨向於現在的歐美國家,白領金領肯定不錯,但技術工人的收入會快速上漲,這個大家看看教育改革的方向就明白了。

這個趨勢現在已經很明顯了。

我最近搬了次家,發現電器、廚衛硬件之類的,價格真的低了很多,但是安裝費貴了很多。

我換了倆馬桶,安裝花了500多,我跟這個換馬桶的師傅聊了聊,27歲,高中畢業,80%的業務都在北京海淀,一個月收入一萬三四。還有一個做水電維修的師傅給我看了他的8月份收入,開學前是他們的旺季,一個月掙了兩萬多,很高了。

現在上門修點東西,搬點傢俱,基本一兩百起了,這就是未來的大趨勢,需要用人工的地方都很貴。

你看歐洲,很多家庭沒空調,動不動熱死人,咱們很奇怪,其實你去住段時間就能理解,買個空調一萬五,安個空調還得一萬五,咱這安裝都是免費的,未來工人少了,這些免費的東西可能就得收費了。

但這對於90後來說可絕對不是什麼好事。

我們這個社保體系,就是年輕人交錢養着老年人,基本相差三十年,像現在60後主要就是靠90後,這兩代人總量差不多,還能養得起。那90後的養老就得依靠現在出生的這些孩子,這兩代人總數能差七八千萬,如果還是目前的體系,那是養不起的。

有人說了,有房子不擔心,等90後老了,以房養老可能也行不通了,年輕人少了,房租肯定是下降的,你看看現在的東北就很典型,很多小城市的房子就是死的,一年房租不夠交採暖費的,沒人住、沒人買更沒人租。

所以啊,90後未來的養老,收入是不確定的,但支出肯定會增加不少,很多人沒孩子,就得保姆、護工照顧吧,用到人的地方會很貴,現在北京大醫院的護工差不多一天300,一個月9000,居家保姆也差不多,三十年後得多少錢?大家自己估計吧。

所以各位90後,雖然大家現在都很年輕,但養老問題你一定要開始認真想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