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半年報|自主新能源“挑大樑”,東風汽車重組資產力捧嵐圖

在宣佈嵐圖汽車將港股上市的重大決定之際,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東風集團股份”)同步發佈了2025年半年報。

這份備受關注的財報顯示,東風集團股份上半年銷售汽車約82.39萬輛;實現銷售收入545.33億元,同比增長6.6%。對銷售收入的變化,主要是來自嵐圖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的貢獻。

面對汽車行業激烈競爭、合資品牌調整、自主品牌變革等挑戰,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東風汽車”)表示將持續高質量發展和轉型升級,推動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海外業務高速增長。

毛利潤增長28%,合資品牌調整

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東風集團股份毛利潤75.99億元,同比增長28.0%;毛利率爲13.9%,同比提升2.3個百分點。對於毛利率的增長,東風集團股份表示主要是集團自主新能源業務(嵐圖系列)以及商用車業務毛利明顯上升。

東風集團股份也提到,隨着合資非豪華品牌市場繼續下探,合資乘用車銷量和利潤下滑;爲應對競爭,在自主品牌研發、品牌和渠道建設、市場營銷的投入加大。

從合資公司表現看,上半年東風本田銷量下跌至14.9萬輛,東風日產(含東風英菲尼迪、啓辰)的銷量25.28萬輛;神龍公司累計銷量下跌至2.7萬輛。在業內看來,這主要與電動化、智能化轉型較慢有關,前期的電動化產品多爲“油改電”,未能滿足中國市場需求。

對此,東風汽車優化調整燃油車資產結構。今年7月,嵐圖汽車完成了對武漢經開區117M1地塊東風雲峰汽車工廠(東風日產武漢工廠)的收購。8月,東風集團擬出售東風本田發動機有限公司50%股權。東風汽車表示,希望優化與調整自身的燃油車資產結構,更好地支持本田中國的汽車事業戰略部署,股權出售也有利於東風加快新能源轉型。

自主品牌變革:奕派科技整合、嵐圖獨立上市

東風集團股份稱今年上半年業務結構優化成效明顯,自主乘用車“量利雙收”。今年上半年,東風自主乘用車銷售22.1萬輛,同比增長17.5%;新能源汽車銷售20.44萬輛,同比增長33%,在總銷量中的佔比提升8.9個百分點。上半年東風集團股份乘用車業務銷售收入約252.79億元,同比增長約17.27%。東風集團股份表示乘用車業務收入的變化主要來自嵐圖汽車科技有限公司。

從半年報中不難看出,嵐圖汽車成爲業績的主要貢獻力量。數據顯示,2024年嵐圖汽車累計交付量爲85697輛。2025年1-7月,嵐圖銷量6.7萬輛,同比增長85.8%。

就在發佈半年報的8月22日晚,東風集團股份宣佈嵐圖汽車將以介紹上市方式登陸香港聯交所,東風集團股份則同步由上市公司變爲非上市公司。這是一次東風“自我革新”的重大資產重組改革,東風集團股份近年來估值偏低,已基本失去H股上市平臺的融資功能。而嵐圖汽車作爲東風自主打造的高端智慧新能源品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

業內認爲,通過“騰籠換鳥”,東風聚焦核心主業,促進資源聚集。嵐圖汽車獨立上市,將以更清晰的定位參與全球競爭,鞏固在高端新能源市場的優勢。

實際上,東風的改革步伐正在加快。今年6月還成立東風奕派汽車科技公司,整合風神、奕派和納米三個品牌。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表示,東風自主乘用車品牌多,影響力分化,成立奕派科技意在“集中資源辦大事”,打破此前各自爲戰的資源分散局面。東風奕派科技總經理汪俊君此前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採訪時表示,成立奕派科技解決了最關鍵的效率問題,奕派科技確立了短中長期目標:短期重點是提升用戶口碑和滿意度,中期目標是打造爆款產品,長期發展要靠生態共創。

對於下半年,東風汽車認爲行業嚴峻複雜的形勢不會改變,國內市場需求逐步放緩,海外市場面臨新的不確定性,市場結構進一步分化。集團正面臨雙線任務,在化解合資品牌業績壓力的同時,全力提升自主品牌及其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影響力。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王琳琳

編輯 楊娟娟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