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票結果不如預期?醫師憂:選後壓力症候羣纔剛開始

首波大罷免案落幕(本報資料照)

726大罷免結果落幕,但「選後壓力症候羣」纔剛開始。不少民衆從昨晚開始出現憂鬱、焦慮、食慾不振甚至開始自責,自我價值低落,覺得自己沒有用,醫師提醒,選舉的二元對立同意/不同意,容易激化人際關係的對立與影響。建議可以多安排戶外活動,若超過2周負面情緒持續影響生活,就應尋求專業協助。

大罷免於7月26日投票,國內政治氛圍緊繃,不少民衆甚至和親朋好友在選舉期間大動肝火。選後結果出爐,不管是挺罷免或是反罷免,心情都隨着選戰的白熱化而起伏。

桃園療養院副院長李俊宏表示,昨天開始已經有許多同業告訴他,「排了很多場」團體心理諮商治療,因爲放不下的情緒,需要找人談談。

李俊宏表示,對於選舉結果出現和預期不符者,此刻容易出現憂鬱、焦慮的情緒,有的人情緒低落到吃不下、睡不着,會有災難性的思考,覺得沒有希望、沒有未來,有的人則會把敗選跟自我的價值連動在一起,連帶看成自我價值的減損,會覺得自己沒有用,甚至自我追究責怪自己。

李俊宏提醒,若低落的情緒,持續到大罷免結束後的兩週,都沒有獲得好的改善,且生活持續有受到影響,如上班、家庭活動等,建議可以尋求專業的協助。

另一方面,即使是成功的那一方,李俊宏表示,也有民衆會因爲情緒過度亢奮讓情緒超載,也會影響睡眠,甚至也會影響到人際互動,與身心健康。

李俊宏表示,無論是選舉的二元對立性質(同意/不同意)容易激化人際關係的對立與影響。建議此刻可透過從事戶外或休閒活動,有助於將個人從負面情境中抽離,重新專注於長期的家庭關係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