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症候羣來了!醫師教你5招收心操
暑假結束,孩子重返校園,家長卻發現孩子早上爬不起來、不想上學,甚至抱怨肚子痛、頭暈,這些都可能是「開學症候羣」的表現。 (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臺中醫院身心精神科主任章秉純建議,面對小一新生「分離焦慮症候羣」,家長應採取漸進式陪伴與退出。(馮惠宜攝)
暑假結束,孩子重返校園,家長卻發現孩子早上爬不起來、不想上學,甚至抱怨肚子痛、頭暈,這些都可能是「開學症候羣」的表現。衛福部臺中醫院身心精神科主任章秉純指出,每年開學前後,門診中小朋友出現焦慮、失眠、做惡夢、食慾不振等情況,約比平時增加1到2成,尤其是一年級新生及升國中、高中的孩子最常見。
其中,小一新生因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常出現「分離焦慮症候羣」,表現爲哭鬧、不肯上學、甚至身體不適。章秉純建議,家長應提早帶孩子熟悉學校環境,說明何時會來接孩子,採取漸進式陪伴與退出,並安排放學後的小確幸,如帶孩子喜歡的娃娃、陪玩滑梯,讓孩子對學校產生正向期待。若症狀持續超過一個月,伴隨失眠、腸胃不適等,應尋求專業評估。
對於已在學的孩子,章秉純表示,升國三、高三學生因升學壓力,或高年級課業繁重而出現焦慮,是另一類高風險族羣。臨牀上曾遇到五年級學生暑假補習過多,未開學就因緊張失眠求診。此時家長應陪伴傾聽、協助排解壓力,並安排適度運動、娛樂紓壓;必要時醫師會提供短期藥物輔助。
爲了讓孩子順利收心,章秉純整理出「開學五招收心操」:一、提前營造開學氣氛,分享假期回憶並給予關心;二、與孩子一起檢視作業;三、調整生活作息至正常時程;四、限制3C使用並以身作則;五、親子共同做好心理準備,家長鬚同步調整心態。
章秉純強調,家長的態度是孩子的榜樣,若孩子表現出抗拒上學的情緒,要多傾聽、給予陪伴與支持,鼓勵孩子與同儕互動、回想快樂時光,逐步恢復學習動力。透過正確的引導與耐心,開學症候羣不再是煩惱,孩子也能開心上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