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新春第一會”看發展新動能

原標題:透過“新春第一會”看發展新動能

一年春作首,萬事行爲先。“新春第一會”是觀察各地政策走向的窗口,具有“風向標”意義。乙巳蛇年首個工作日,廣東、上海、山東、湖北、安徽、浙江、遼寧等地召開會議,擘畫了新一年的“路線圖”和“任務單”。

這份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源自一個共同的目標——拼經濟,搶開局,實現高質量發展。不難發現,雖然各省市的發力方向各有側重,但“創新”“產業”“營商環境”等關鍵詞高頻出現,它們之間又存在一定的邏輯關聯。

先說創新,這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展望2025年,我國經濟運行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國內需求不足的問題依然存在,作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科技創新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有助於推動高質量發展。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明確,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在各地的“新春第一會”中,這得到了直觀反映。比如,作爲經濟第一大省的廣東,所聚焦的主題,正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抓住了科技創新,就抓住了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決定性變量。”值得留意的是,廣東還提出在產業體系建設上加足馬力,包括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兩大領域集中發力,並且“點名”了華爲、DeepSeek和宇樹科技三家明星企業。而作爲中西部工業第一大省的安徽,則把“新春第一會”命名爲“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大會”,強調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持科技打頭陣,下好創新先手棋。不約而同的默契,源於一個廣泛的共識:科技創新,不進則退;產業升級,慢了也不行。

激發創新活力,也離不開營商環境的優化。綜觀今年各地的“新春第一會”,營商環境的分量依然很重。從中可以印證兩點認識:其一,營商環境優無止境,需要持之以恆、久久爲功。有業內人士指出:“現在的企業特別是一些科創企業也在做長線投資,企業自身追求與區域長期發展目標一致。”河北連續三年提出“優化營商環境”,上海推出優化營商環境“8.0版”,或許就有這樣的政策考量。其二,營商環境好不好,企業最有發言權。比如,將“提升企業感受”寫入標題,就是以小切口、精細化的服務理念,從“政府端菜”走向“企業點菜”,讓幹事者可以“高效地辦一件事”,形成良好的市場預期。一個可見的趨勢是,在各地招商引資的過程中,區域間的協作變得愈加頻繁,這給營商環境建設提出了新的命題。

優化營商環境,也需以改革思維破題。它包括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等制度規則的統一,釐清政府與市場的邊界,加強各項政策支持的統籌協調,破除利益藩籬,等等。備受各界關注的是,山東在“新春第一會”中,提出了10項重點改革任務,營商環境改革也位居其中。正如“新春第一會”的意義,不只是“開工即衝刺”的動員,更重在抓綱帶目、抓好落實,把改革創新“置頂”,奔着問題去,盯着實效改,不僅是立足當前,更是着眼長遠,在“再過一山、又登一峰”之中,塑造新優勢,拓展新空間。

開局關乎全局,起步決定走勢。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期待各地善用它山之石,以改革創新的精神、蛇行千里的勁頭,不斷書寫高質量發展新答卷。(鍾頤)

來源: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