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顧觀察|基金投顧增配科技成長 債市配置分歧仍存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易妍君 廣州報道

由DeepSeek大模型催化的AI行情持續演繹,部分進取型基金投顧策略開始增配科技成長類基金。

近日,司南多因子藍籌組合、博時權益精選策略等投顧策略均增持了科技類基金。拉長時間看,在1月調倉的基金投顧策略也傾向於增配科技、成長類資產,還有部分投顧策略增持了黃金資產。

“增加黃金是爲了應對宏觀不確定性,增加科技和成長是因爲認爲年初成長風格可能佔優,以及AI 對應的投資機會。”開源證券金融工程研究團隊指出。

此外,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1月以來,平衡型、進取型投顧策略均增持了較多指數型基金。

據機構統計,1月投顧組合重點增配了紅利低波策略主題指數基金,以及汽車、醫藥、銀行等行業主題指數產品。

加倉主線明晰

進取型基金投顧策略追求較高的投資收益,持倉也相對靈活。

2月以來,DeepSeek概念反覆活躍,助推了計算機、傳媒、電子等科技成長行業的表現,而銀行、煤炭等紅利板塊回落明顯。部分進取型基金投顧策略的持倉隨之發生調整。

根據天天基金App,2月14日,南方基金旗下的司南多因子藍籌組合進行了調倉。

在加倉方向上,該策略新增持有了景順長城品質長青混合C、永贏睿信混合A、東吳異動互聯混合C、南方產業智選股票A、金鷹科技創新股票C等多隻主動權益基金,並新增持有了招商中證1000指數增強C。

可以看到,司南多因子藍籌組合的新增持倉是以重倉電子或通信板塊的基金爲主。

整體而言,該策略進一步優化了偏股類基金在A股與港股之間,成長、均衡與價值之間,大中小盤之間,主動基金與指數基金之間的機構配置。

2月12日,博時權益精選策略也調整了持倉:調入表現更優質的基金,同時增加均衡型和成長型基金配置。該策略新增持有的基金中,包含多隻重倉電子板塊的基金。

除此之外,還有部分基金投顧策略在今年1月就增配了TMT板塊。

例如,根據天天基金APP,2025年1月22日,富國滿天星追求收益策略進行了調倉,在個基層面,該策略調出部分超額收益階段性遞減基金,新增超額收益突出基金;行業層面,其進一步加大對於TMT領域及高端製造的配置,包括半導體、機器人及消費電子等;適當減少大金融及港股板塊配置;風格上,該策略降低了紅利板塊的超配比例。

不過,基金投顧機構並不建議投資者盲目投資科技成長板塊。

南方基金指出,開年以來,以算力、AI爲代表的相關科技成長板塊大幅上漲,短期不建議投資者追高。從中長期看,以DeepSeek爲代表的AI科技成長板塊具備長期投資價值,但科技成長股具有高波動的特點。

爲此,南方基金建議投資者在沒有進行深度研究的情況下不要盲目追漲。

華安基金表示,當前市場輪動速度加快,建議均衡佈局,圍繞政策和基本面配置。該公司建議重點關注三個方向:一是科技成長、軍工和機械;二是大金融和週期;三是消費和醫藥。

增配指數產品

另一方面,部分基金投顧策略呈現出增配指數產品的趨勢。

記者梳理髮現,近期,一些穩健型基金投顧策略,在降低債券型基金持倉的同時,新增了指數型基金的持倉。

例如,2月7日,華泰證券旗下的省心投幸福穩穩策略小幅增加QDII債基,降低了固收+持倉,少量增配了紅利指數基金。本次調倉後,該策略持有的指數型基金佔比由2.50%增加至5.83%。

國聯投顧旗下的和光無爲策略在1月22日調整了持倉結構:將債券型基金的持倉佔比由69%降低至59%,同時,新增持倉了兩隻債券指數基金。國聯投顧旗下另一固收策略和光無鋒1月22日的調倉思路與和光無爲一致,並且,除了債券指數基金,該策略還新增持倉了兩隻股票指數型產品。

此外,也有平衡型、進取型基金投顧策略增持指數型基金。

1月16日,萬家隨心人生新增持有了一隻股票型指數基金,其指數基金的持倉比例由5%增加至10%;2月12日,建信基金旗下的梧桐全球優選組合新增持有了三隻股票ETF聯接基金,減倉了1只QDII指數基金和1只資源主題指數基金,本次調整後,該策略持有指數型基金的比例由原先的40.50%增加至43.50%。

在解釋調倉理由時,建信基金表示,節後宏觀數據釋放積極信號,適時增加成長風格配置比例,根據量化模型信號進行標的基金的優化。

若從整個1月看,平衡型、進取型基金投顧策略增持指數型基金的趨勢更爲明顯。

據平安證券基金研究團隊統計,1月平衡型投顧組合減持債券型基金並增配指數型基金。指數型基金平均倉位提升0.83%,債券型基金平均倉位下降0.69%。進取型投顧組合減持混合型基金並增配指數型基金,指數型基金平均倉位提升0.56%,混合型基金平均倉位下降0.85%。

從基金產品看,1月投顧組合重點增配了紅利低波策略主題指數基金,以及汽車、醫藥、銀行等行業主題指數產品。

整體來看,開源證券金融工程研究團隊指出,1 月調倉投顧傾向於增加黃金、科技和成長相關資產。“增加黃金是爲了應對宏觀不確定性,增加科技和成長是因爲認爲年初成長風格可能佔優,以及AI 對應的投資機會。”該團隊表示。

此外,該團隊分析,隨着債市波動加大,投顧在久期和債券配置上出現較大分歧,部分投顧認爲應該增加債券比例和久期來應對股市波動,部分投顧認爲權益性價比高於債券,十年期國債利率跌破1.7%,利率債情緒過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