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賢:勿迷戀綠電尖峰數據 做 AI 靠光電需后羿不射日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曾學仁攝影
和碩(4938)董事長童子賢指出,臺灣不能完全倚賴綠電,綠電佔比30%,太陽能板需覆蓋三個「臺北市」,若全風力供電需海域插滿1.5萬支風機,太陽能板的回收以及風機對珊瑚礁生態的影響都不易解決,他反問:供電比4.6%的太陽能跟2.2%的風力要怎麼支持AI、晶片製造跟RE100?
童子賢今年接任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副召集人,由反核轉挺核,並倡議能源黃金比例及對減碳的憂心,他28日澄清表示,520新政府上任之後,未曾與賴總統有「溝通」核能問題,他先前所謂「曾討論」都已經是很久之前的事。意指能源議題應超越藍綠,非總統授意才倡言。
童子賢倡議臺灣應有黃金能源比,綠電跟核電各應占30%,因臺灣綠電比超過30%會對環境帶來很大的衝擊。政府2025非核家園政策規劃是20%綠電及50%天然氣發電,童子賢指出,該目標即使達成,臺灣減碳仍落後國際,更何況2023年綠電供應比僅10.3%,進度明顯落後,其中還包含50年前就建置好的2.5%水力發電。
童子賢快言快語點明臺灣減碳落後國際,但還自我感覺良好,批官員是處在集體夢遊,他透露,發表看法後,不少友人拿臺電公佈正午時間綠電供電比23%數據質疑他所說太陽能供電僅4.6%,數字落差很大。
他表示,這是一個誤解,太陽能板「裝置容量」是假設百分之百全能發電,但太陽有日照時數(容量因數),兩者相乘纔是真正發電量。童子賢表示,臺電的23%數據是正午十二點測,這幾天是夏至,冬季時同樣正午太陽能量要打七折,到半夜沒有太陽,清晨跟傍晚太陽能量也只有正午6~7成,道理簡單,但大家還是迷戀23%這個數據。
童子賢打趣地說,若后羿當年沒有把九個太陽射下來,那現在太陽能發電量就是9~10倍,如今臺灣綠電發電量10.3%,加上核能才上升至16.9%,綠能必須跟核能攜手合作。
童子賢表示,把臺北市鋪滿太陽能板,可以供應全臺灣2871.4億度用電量10%,若要達成30%綠電供應比,要三個北市面積土地放太陽能板,但臺灣寸土寸金,要如何滿足?且25年後還有幾個北市面積大的廢棄物要處理,問題恐怕比核廢料頭痛十倍。
童子賢表示,核能好處是穩定,壞處也是穩定,當半夜不要電的時候它還在繼續發電,停不下來,所以法國有67%是核能,半夜發的電還賣給義大利,義大利雖反核,可是聯合國統計2023年有18.2%電力是從法國進口核能,「我不殺生,但你殺生給我吃。」童子賢說這就是義大利浪漫又務實的態度。
臺電近期推出「住商自動需量反應試辦方案」,要遠端幫住戶關冷氣節電,童子賢表示,臺灣企業用電量佔整體用電75%,民生用電只有19%,要民衆少吹冷氣沒有道理,不如把高速公路或雪山隧道少車流期間燈關掉三分之一,但東摳西省也只能節電1%,不如思考覈能,一次可以貢獻30%,甚至50%,只要在核一~三廠廠房內加裝2~4個機組。
在離岸風電方面,童子賢表示,風機是一座高達200公尺的塔,往下要打50~70米地基,打樁後低頻噪音對附近的魚羣及潮間帶珊瑚礁會如何?海面上有海鳥遷移,風機葉片很長,兩座風機需距離一公里,若要全部由風力發電需要1.5萬根風機才能滿足,一萬根就要一萬平方公里土地,那裡有足夠國土?
童子賢表示,爲研究臺灣電力供需,他時常半夜11點59分截圖臺電網站電力數據,根據他最新一張臺電圖表,半夜臺灣的不排碳電力只剩1.17%,若排除核能電力,臺灣晚間排碳的電力高達98%,爲累積數據,童子賢已累積上百張臺電電力使用數據圖表,讓外界更清楚知道風電與太陽能的實際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