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賢:臺灣因過去錯誤反核政策 付出很高代價
中選會15日爲核三重啓公投舉辦第5場發表會,最終場次由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中)擔任正方代表人。(杜宜諳攝)
「重啓核三」公投最後一場電視意見發表會今(15)晚登場,由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擔任正方代表,對上反方代表民進黨立委莊瑞雄。(中選會提供/王千豪臺北傳真)
「重啓核三」公投最後一場電視意見發表會今(15)晚登場,由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擔任正方代表,對上反方代表民進黨立委莊瑞雄。童子賢直言,臺灣因過去錯誤反核政策,付出很高的代價,若臺電的發電一直含很高的碳,企業在產品行銷國際時,會面臨被課徵高昂碳稅的威脅,所以爲了經濟發展,他呼籲應該讓核能跟綠能攜手來幫忙。
童子賢一開始先用臺語拉票,他說,「咱用選票來嘎政府講,我們需要電,咱贊成核三延役,不管是高科技、小生意,電的成本、品質對產業與對老百姓生活都很要緊,8月23請大家來投票,共同支持核三延役,也是共同來支持臺灣的經濟發展跟未來。」
隨後,童子賢切換回國語繼續發表意見。他表示,臺電主管常常講「臺灣不缺電」,如果拚命燒煤炭,使用昂貴又供應不穩定的天然氣,臺灣當然不缺電,但臺灣不止需要電,臺灣需要的是經濟實惠的電、高品質與穩定的電、降低污染與不排碳的電。
童子賢指出,臺灣今年2025年上半年的高科技產品出口仍然十分順利,先進半導體晶片製造、AI伺服器製造、AI筆電電腦製造都是臺灣科技業的強項,淡季不淡。2025上半年出口產值已超越2023年一整年了,但這些高科技產品的製造,及在臺灣即將大量設立的的AI運算中心,要實踐的算力即國力的策略佈局,都需要大量不排碳的電力。
他憂心全世界二年內要開徵碳稅,如果臺電的發電一直存在很高的碳,臺灣企業的產品在行銷國際時,會面臨被課徵高昂碳稅的威脅,會失去威信。
緊接着,童子賢提到,臺灣跟全世界一樣,推廣電動車的普及應用,可以相當程度用減少燃油車造成的pm2.5的排放,也改善二氧化碳排放,但電動車的普及,跟AI中心運算、先進晶片製造一樣,都需要電。爲了維持臺灣的產業競爭力,爲了維持臺灣的經濟繁榮,臺電要充足供應不排碳的電,政府也要爭取主動改革,不要產業推一下臺電才動一下。
童子賢批評,很多人發展綠電不是要挽救地球暖化,不是要改善臺灣空污,而是要反對核電,這態度十分扭曲,如今地球暖化迫在眉睫,而且爲了維持高科技競爭力,爲了經濟發展,應該讓核能跟綠能攜手,核綠共存,可以增加競爭力。
「臺灣因爲過去錯誤反核政策,付出很高的代價。」童子賢說,臺灣曾經有很好的不排碳發電成績,1986年不排碳發電比例是62%,後來到了前總統李登輝的年代還能維持不排碳發電在30%,前總統陳水扁與馬英九年代,大致維持在20到22%不排碳發電,但到了2024年,不排碳發電已經降低到17%。
童子賢質疑,大家努力發展綠能,但因臺灣先天土地狹窄,發展綠能困難重重,這是必須認清的現實,臺灣寸土寸金,爲什麼要關掉核三的不排碳發電?爲什麼要重啓麥寮火力發電廠、重啓興達火力發電廠呢?爲什麼不讓核電跟綠電攜手合作,共同幫助臺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