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業存單利率持續攀升,預計二季度供需格局對存單偏友好
2月25日,國內同業存單利率持續攀升,AAA評級1年期同業存單利率一度升至2%,爲數月以來的最高水平,與央行1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的2%持平。
近段時間,一二級市場各期限存單價格均不斷攀升,同時受銀行間市場資金緊張等因素影響,形成了罕見的長短期資金利率倒掛的現象。同業存單市場掀起的“漲價潮”,引發投資者的廣泛關注。
資金面、流動性預期和存單供求失衡導致本輪存單利率上行
對於本輪存單利率上行的原因,華泰證券固定收益團隊認爲,本輪存單利率上行的首要原因是資金面和流動性預期擾動,其次是存單供求關係出現階段性失衡。
春節後銀行間市場資金面並未如期轉鬆。市場預期至少“兩會”前資金面都會維持緊平衡狀態,帶動存單利率持續上行。
從供需關係來看,近期政府債繳款壓力加大,信貸投放消耗長期資金,同業存單到期規模激增等因素造成了市場對同業存單需求的增加;同時大型銀行資金融出價格升高,央行主要通過成本較高、期限較短的工具投放資金等因素形成了來自供給端的壓力。
具體而言,2月以來,政府債發行節奏較快,年初政府債繳款壓力超出市場預期。此外,每年1月是信貸投放高峰期,導致銀行長期資金消耗較大。央行數據顯示,今年1月,新增信貸和社融規模雙雙創下歷史新高,如期實現“開門紅”。
從存單到期情況來看,本週存單到期量高達1.12萬億元,爲2024年以來周度到期最大規模,銀行或有被迫密集發行以應對到期存單的壓力。
從央行近期在公開市場的操作觀察,2月25日,央行發佈公告稱,開展3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期限1年,最高投標利率2.20%,最低投標利率1.80%,中標利率2.00%。鑑於2月有5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到期,央行繼續縮量續做MLF。
同日,爲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央行以固定利率、數量招標方式開展了3185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因當日有4892億元逆回購到期,單日實現淨回籠1707億元。
除了利率高企,不同期限的存單還處於倒掛狀態。目前1年期AAA存單與1個月期限存單利率倒掛在5個基點(bp)左右,而這一現象在年初就已經出現。
此外,近期也出現了存單發行利率與MLF利率持平,或高於MLF利率的苗頭。華西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鬱團隊指出,2021年以來,罕有存單發行利率高於MLF利率情形出現,2023年末由於政府債供給衝擊,銀行一時負債緊缺,1年期存單發行利率短暫突破MLF利率,但最大突破幅度僅在15bp-20bp左右。
本輪存單利率市場將會如何演繹,首要仍是對資金面的判斷
市場人士指出,同業存單利率上漲背後,反映出近期銀行體系流動性壓力有所加大,春節後銀行間市場資金面持續偏緊等情況。
招商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張偉團隊認爲,對於後續存單展望,首要的仍是對資金面的判斷。2月內資金面緊平衡預計將延續。3月初資金面預計總體平穩,3月第一週存在短暫季節性轉鬆窗口。再往後,資金面是否大幅轉鬆仍不確定,資金面整體的鬆緊仍要看經濟恢復成色、匯率和股市情況。3月公佈的前兩月經濟數據預計較爲平穩,資金面是否轉鬆還需觀察。
進入二季度,供需格局預計對存單偏友好。4月是信貸小月,這對銀行負債壓力形成緩釋。而需求端則是“配置大月”,季度首月理財出錶帶來季節性規模擴張。總體上三類非銀機構在4月後對存單的配置力量增強。且參考季節性,過去幾年4月存單利率往往下行,背後邏輯關乎經濟修復持續性,相應帶來流動性環境的變化。
華福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徐亮指出,緊張的資金面導致銀行負債端持續承壓,帶動同業存單一級提價發行和二級收益率大幅上行。
對於近期銀行間市場資金面持續緊張的原因,徐亮認爲有兩方面,一方面雖然近期匯率壓力有所下降但並未完全消退,央行穩匯率訴求仍在;另一方面,此次資金面的狀態也是央行預期管理的手段。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的基調下,預計後續資金價格也不會持續維持在2%以上的水平,但從預期管理的角度來看,預計“兩會”前資金面也較難明顯轉鬆。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張曉翀 編輯 陳莉 校對 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