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豌豆”與“金剛鑽”(金臺隨感)

陳魯民

人生在世,要想活得堂堂正正、不卑不亢,又事業有成、光陰不虛,關鍵須做到兩“硬”:一是骨頭硬,鐵骨錚錚,頂天立地;二是本事硬,能耐出衆,技藝過人。

骨頭硬,代表的是氣節與操守、原則與底線。元代戲劇家關漢卿有名言:“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噹噹一粒銅豌豆”,即爲骨頭硬的生動描寫。毛澤東曾讚揚魯迅“骨頭是最硬的”。畫家豐子愷也說過:“有些動物主要是皮值錢,譬如狐狸;有些動物主要是肉值錢,譬如牛;有些動物主要是骨頭值錢,譬如人。”明代官員左英綸則在《示兒》中叮囑子女說:“丈夫遇權門須腳硬,在諫垣須口硬,入史局須手硬,拒賄賂贓錢須心硬,浸潤之譖須耳硬。”意即在權貴門前腿不軟,任諫官要嘴不軟,做史官要筆不軟,拒受賄賂要心不軟,聽別人進讒言時耳不軟。做到了這些,就會“不怕壓,不怕迫。不怕刀,不怕戟。不怕鬼,不怕魅。不怕帝,不怕賊”,沒什麼事能難住、壓垮。

本事硬,反映的是辦事能力與工作水準。俗話說“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兒”,金剛鑽的寓意就是本事過人,技藝精湛,水平高超,別人幹不了的活我能幹,別人做不成的事我能做。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錢七虎,本事硬在爲我國戰略工程安全裝上了“金鐘罩”,在現代防護工程領域取得多個“第一”。“時代楷模”單杏花,本事硬在帶領團隊建成全球領先的超大型票務系統,爲我國鐵路數字化智能化作出突出貢獻。大飛機自主工程總設計師張彥仲,本事硬在殫精竭慮助力中國大飛機翱翔藍天。還有那些身懷絕技的大國工匠,很多技術難題都能攻克,“文武昆亂不擋”。

而這兩者的關係,是相輔相成、互爲倚仗的。本事硬是骨頭硬的前提與底氣,若無硬本事,空有骨頭硬就成了虛張聲勢、外強中乾。骨頭硬就是人要有家國情懷,讓本事用在正道上,實現其正當價值。本事硬能支撐人的底線不被輕易打破,自重自尊;骨頭硬則讓人的本事更具正能量,不入歧途。這兩者缺了任何一方,就可能淪爲有本事無骨氣的工具人,或有火氣無能耐的空談者。

誠然,骨頭軟也能“苟活”,本事差也能“混着”,但那樣的人生碌碌無爲,質量不高,誤己誤事。只有把骨頭硬與本事硬合爲一體,不怕硬碰硬,用硬實力說話,才能拉開硬弓,幹成硬事,吃到硬菜,俯仰無愧天地。古今中外那些傑出人物,都是骨頭硬與本事硬的結合者。國家間的博弈也是如此,“狹路相逢硬者勝”。

時下,也常有人埋怨事業不順,單位對自己有偏見云云,進而滋生怠惰情緒,甚至“擺爛”,卻很少反思其中原因,沒想想自己手裡有無“金剛鑽”、是否勝任工作。而要想改變這種被動局面,別無他途,惟有先下苦功夫把技術練精,能耐學好,長出硬本事。這樣,說話、辦事便有了本錢,到哪兒都受歡迎、受重用,腰桿直骨頭硬,也就有了做“銅豌豆”的底氣。

硬本事從哪裡來?一自然靠苦練,勤學苦研,反覆練習,孜孜矻矻,苦心孤詣。二須硬熬,任何本事,投入的時間和精力都要達到一定的度,才能“質變”,正如坊間所說的“一萬小時定律”。三靠領悟,硬本事的獲得,絕不是無意義地重複勞動,而是邊幹邊想,日日有所思,一朝有所悟,本事就會突飛猛進。

人立天地間,總得有點立身處世的本錢,譬如兼有“銅豌豆”與“金剛鑽”。骨頭硬與本事硬相得益彰,互爲依仗,就能走遍天下,無所畏懼。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11日 2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