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縮壓力大 傳人行赴歐取經

綜合外媒3日報導,知情人士透露,許多歐洲國家過去十年都面臨多年通縮,進而影響金融穩定,目前中國也面臨類似風險。該人士表示,人行今年已向至少兩家歐洲銀行發出「臨時」請求,就低利率甚至零利率對本國銀行體系的影響提供見解。

該人士表示,這種請求是預防性的,「需要知道如何管理零利率」。報導稱,過去一年人行多次降息,將基準政策利率從1.8%下調至1.4%,並將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下調0.5個百分點至3%,以刺激經濟增長放緩背景下的國內需求。

從物價數據來看,中國5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減0.1%,爲連續第4個月衰退。當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減3.3%,減幅較4月份擴大0.6個百分點,創下2023年8月以來最大降幅。且PPI已從2022年10月以來持續呈現衰退。

ING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宋林日前表示,5月份數據顯示通縮壓力依然顯著,由於中國消費者信心持續疲弱,且關稅措施有機會進一步加劇通縮壓力,CPI難以大幅上漲。他認爲,持續的通縮壓力加上經濟放緩的跡象,或促使人行在今年稍後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

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表示,中國房市從2021下半年以來陷入低迷,這是造成通縮的原因之一。加上中國政府爲了彌補房地產動能缺失,將補貼、銀行信貸等資源往製造業傾斜,加重供需不平衡,使通縮更惡化,預計未來通縮將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