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疑慮升!法人:抗通膨資產 短債優於長債
美國總統川普對等關稅政策震撼全球,臺股7日開盤補跌,加權指數重挫逾2,000點,創史上最大跌點,上市櫃公司逾1,700檔跌停,避險需求大增,美公債ETF是盤面少數上漲標的。中國信託投信建議投資人留意三大類抗通膨標的,包括短債、金融債、金融股ETF。
中國信託投信表示,聯準會恐陷入升息或降息的兩難局面,建議投資人以抗通膨與防守爲當前的核心投資策略,其中短債具有類現金的特性,可作爲川普與各國關稅談判中的避風港,應優先配置,但也要注意匯率風險;至於金融業因國內導向特性,也具相對韌性,屬於防禦性產業,因此金融債與金融股ETF,也是可以考量的標的。
中國信託投信進一步提到,川普宣佈對等關稅政策後,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隨即警告,關稅可能同時推高物價並減緩經濟成長,貨幣政策正面臨棘手抉擇。若通膨因進口成本上升而突破3至4%,聯準會可能被迫升息以抑制物價壓力,但這將進一步壓抑消費和企業投資,加劇成長放緩,甚至讓停滯性通膨風險成真。
反之,若選擇降息以刺激經濟,則可能讓通膨失控,侵蝕購買力。這種「壓抑通膨還是刺激成長」的兩難,讓聯準會進退維谷,類似1970年代石油危機後的困境。
關稅戰恐進一步放大這一風險。根據Capital Economics估計,若關稅稅率達25%,年底通膨率可能超過4%,而JETRO預測2027年美國GDP可能下降2.7%。中國大陸已於4月10日對美商品加徵34%關稅並限制稀土出口,歐盟的反制也蠢蠢欲動。若貿易戰升級,全球供應鏈斷裂與美國家庭債務上升將削弱消費力,停滯性通膨恐成爲現實。
對此,中國信託投信建議,投資人可轉向抗通膨資產以分散風險,並調整債券部位以因應不確定性。在投資標的的選擇上,可增持公用事業、醫療保健與必需消費品等抗週期行業,而海外佔比銷售低、受關稅影響小的金融業,或現金流充足的大型企業,則可考慮透過債券或股票ETF方式持有;減持消費性產業與新興市場債券,因後者利差擴大風險更高。
另外,投資人可保留部分現金或短債ETF,尤其短債具備類現金特性,可確保資金靈活性,並靜待市場低點浮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