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顯示保全員過勞死比率高 桃市府追查工時有無過長
桃園市政府統計和追查勞工過勞問題時,發現保全員過勞的比率偏高。記者鄭國樑/攝影
桃園市審計處發佈去年決算審覈報告,顯示桃市府去年勞工墜樓11死、疑過勞12人亡,勞動局認爲數據及分析易造成外界誤解,尤其過勞的認定,市府統計爲9件(非全數爲死亡),多數是保全工作,已加強稽查。
市府勞檢處對於過勞個案多數爲保全員,認爲有工時過長易造成過勞之嫌,已針對輪班、夜間工作、長時間工作等高風險作業勞工,實施重點檢查,並檢視異常工作負荷預防及健康檢查等保護措施辦理情形、檢查,及追蹤改善,持續加強勞工工時、休息時間等勞動條件規畫勞動檢查,避免勞工長時間工作造成過勞危害健康,以保障勞工權益。
勞動局說明,職場安全評估不宜僅以單一行業或事故型態爲依據,而應觀察全行業職災千人率。勞動部統計資料顯示,自2017至2024年間,桃園市職災千人率呈下降趨勢,從千分之2.588下降至2023年2.032最低,都低於全國平均,顯示降災策略已發揮成效。
另依職災死亡人數觀察2020年至2024年在42至31人之間,雖然下降幅度有限,但仍呈現逐步改善趨勢。
勞動局分析原因,指出桃園市核發建照總樓地板面積六都第一,近年增幅達150.69%,反映營造工程快速發展,也增加職災發生風險。然而,勞檢人力有限,難完全因應產業成長壓力,導致降災成效受到挑戰。
市府勞動檢查處對上述情形,已提出三項重點降災策略:1、加強監督執行與高風險對象管理,聚焦高危險工地與事業單位,2、提升資訊揭露透明度與社會參與,建置災害地圖與公開重大職災資訊,3、推動跨機關資料整合與精準管理。另外同時推動教育訓練、提升勞工安全意識,並加強跨部門協作,營造安全文化。
對審計處統計「疑似過勞案件」,主要爲事業單位依法通報勞工於工作場所,發生非設施設備導致的傷亡(如昏厥致休克或死亡等),因原因未明,暫列「疑似過勞」續處,並非確立爲過勞案例。
勞檢處統計2022年至2024年,累計通報175件,其中166件(約95%)經調查屬非過勞、非目標疾病或家屬無意願認定,只有9件佔比約5%經主管機關職安署認定,屬「工作負荷過重」,且比例逐年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