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推進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聚力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引領區,水、風、光、地熱、儲能“五子登科”格局加快形成,實現了產業結構由傳統農牧業向以清潔能源爲代表的綠色新型產業的重大轉型。昔日荒漠面積達674平方公里的塔拉灘,實現了“風吹石頭跑”向“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華麗轉身。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一定的發展實踐都是由一定的發展理念來引領的。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青海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要求“把青藏高原建設成爲生態文明高地”,併爲青海擘畫了“加快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的發展藍圖。習近平經濟思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成爲指導實踐、破解難題最管用的“金鑰匙”。

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青海是“三江之源”“中華水塔”,保護好生態環境是“國之大者”。與此同時,包括青海在內的西部地區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突出,在生態本底脆弱、產業基礎薄弱的情況下,如何提升區域整體實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是邁向現代化進程中必須回答好的課題。海南州地處三江源、青海湖、黃河流域三大重點生態圈,怎樣正確處理江河源區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產業高質量發展、民生持續改善之間的關係,關乎自身更關乎全局。作爲我國目前唯一獲批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的民族自治州,海南州的探索具有樣本意義。

處理好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關係,是謀劃和推動工作必須牢牢把握的認識論、方法論。海南州以主動融入和服務全國大局的站位,守牢生態保護邊界,選準高質量發展賽道,大力實施“生態立州、清潔能源強州、農牧業穩州”,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2024年,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近5年來最好成績,較好實現了保護生態、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等多重目標。海南州的實踐表明,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並不是“二選一”的選擇題,而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發展思路對了,一些此前看似制約經濟發展的短板,可以成爲高質量發展的長板甚至實現跨越式發展的跳板。

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當前,全球範圍內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推進,綠色低碳、數智化、可持續發展成爲時代主題。海南州抓住發展清潔能源產業的重大歷史機遇,新質生產力在實踐中形成並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但同時,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也對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都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客觀上看,經濟發展帶來的生態保護壓力依然較大,光伏、風電等清潔能源綠色產業仍面臨諸多瓶頸,產業發展與能源消耗還不匹配,科技創新供給存在不足。面向未來,海南州要以更大力度的改革、更高水平的開放、更深層次的創新,強化產業“四地”和特色優勢產業科技創新,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推進綠色電力與綠色算力融合發展,持續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青藏高原被稱爲“地球第三極”,因此海南州的產業攀“高”之路尤爲不易。以“綠”爲底,向“新”發力,既要有敢爲人先的魄力,更當有穩紮穩打的定力,以更多實實在在的探索實踐,在推進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取得更大進展。(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經濟日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