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SA「大而美」 17檔老字號基金出列
▲TISA訴求長期理財,首波上架的基金都是由專家篩選,讓「穩健」成爲最重要的考量。(示意圖/資料照)
財經中心/綜合報導
TISA訴求長期理財,TISA基金都是由專家篩選,務求長期績效穩健。觀察首波上架的基金中,共有17檔主級別已成立超過20年,規模大多有一定水準,而且歷經過多次景氣循環考驗後,仍持續爲投資人帶來豐厚的回報,堪稱「大而美」的長期投資好選擇。
TISA基金以基富通平臺最完整,已上架超過60檔,每一檔都是由TISA基金委員會依嚴格條件篩選而出,不僅成立須滿3年、規模達3億元以上,同時要兼顧報酬與風險指標,務求長期績效的穩定性,滿足民衆長期理財的需求。
觀察目前首波上架的TISA基金,共有17檔其主級別已成立超過20年,規模大多有一定水準,甚至不乏百億元等級以上者,如國泰小龍基金、元大臺灣加權股價指數基金、統一大滿貫基金、羣益馬拉松基金、PGIM保德信金滿意基金等。
而且根據晨星資料顯示,截至今年8月底爲止,這17檔老字號基金近十年的累積報酬率平均爲234%,優於臺股加權指數同期間196%的表現;若將時間拉長至二十年,累積報酬率平均更達518%,同樣優於臺股指數302%的漲幅。投資時間越久,兩者差距也拉得更大。
理柏(LSEG Lipper)亞太區研究總監馮志源表示,TISA與英國ISA、日本NISA一樣,都是訴求長期投資,基金都先經由專家精選,績效條件要滿足理柏保本能力3級或晨星3星以上評等,夏普指數或索提諾指數等風險報酬指標也是以3年期爲基本的觀察期間,所以推出的都是各投信的旗艦型優質好基金。
TISA已經有專家去蕪存菁,他認爲,投資人只需要依據個人的風險承受度,積極型就挑股票型基金,保守一點就挑平衡型基金。如果只有一筆資金的小資族,建議優先選擇比較熟悉的臺股基金,資金稍多一些的人,可以自行搭配不同的海內外基金,組成一個多元資產配置的套餐。
但不管投資哪一檔TISA基金,重點還是要長期、紀律,真正要達到定期定額的長期複利效果,不要用太短視的角度的投資,一定要拉長時間,至少3年以上。尤其TISA基金的費用率相當低,每年手續費和經理費省個2%、3%,省下的費用都會反應在績效上,經過十年、二十年累積會非常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