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直脊樑 維護國家經濟利益
新臺幣與美元。聯合報系資料照
美國總統川普祭出對等關稅政策,臺灣產業勢將受到嚴重衝擊。有經濟專家估計,在美國關稅壓力下,對臺灣衝擊高達1.3兆元產值、影響20萬名勞工生計,這只是貿易戰的第一波犧牲品。政府首長及相關部門積極準備應變,談判團隊也已組成,但產業界仍然憂心忡忡。政府的應變與談判對策或可稍解苦痛,但需有正確的立場與態度方能妥善因應。
首先,所設定的目標必須適切,由於談判目標決定談判議題、談判底線與備用方案,所以政府必須設定談判目標,清晰又妥善,才能使雙方互動不偏離平衡性。日本與川普親自率領的團隊談判後,首相石破茂隱約透露不解與不滿情緒,有稍知內情的國會議員痛批美國是在敲詐勒索,日本絕不能屈服。可見日本政府設定了自己的談判目標,進退有據,而不至於被對方予取予求,以至於讓談判成爲投降儀式。
面對川普的高關稅威脅,我方必須設定談判目標,而不能任由美方設定議題,逼我就範。賴清德總統對於應對關稅問題的政策聲明,讓人感到是掏心掏肺,各界鹹認這是談判的大忌,沒爲己方設定目標與底線,事先公開所有籌碼,這樣的談判只能被對方牽着鼻子走,無法捍衛自身利益。籌碼不應成爲取悅談判對手的甜頭,而是取得對方讓步的資源,如果欠缺護衛我方利益的強烈動機,只要求關稅不太高就好,結果就是讓美國歡喜大豐收。
川普政府來勢洶洶,其實也有軟肋,我方實可參照他國的做法而適度運用。根據美國權威媒體報導,川普髮夾彎暫緩對等關稅90天的原因,主要是國債遭到大量拋售,價格下跌、殖利率飆升,讓即將到來的國債借新償舊承受太高壓力。日本和中國大陸手握大筆美國債券,如果大量拋售,將使美國借債成本升高,我中央銀行擁有的鉅額外匯存底,其中絕大部分(92%)購買美國國債,確是我方極大的談判籌碼,切不可一面倒向美方而使籌碼盡失。
美國從一個使全球民主國家尊敬的自由貿易維護者,一夕變成世界經貿秩序的破壞者,遭到各民主國家的反感和猜疑,已經走下道德神壇,也將傳統盟邦關係棄如敝屣。我們雖在安全上對美國有所依賴,但經貿上美國也有求之於我之處,所以應當揚棄仰美國鼻息的路徑依賴,站上道德高地與美國對等周旋,不可再執迷在「價值同盟」的夢幻中,一切唯美國之意是從。
川普對等關稅正透過一對一談判需索各國,以川普的商人本性和談判策略,他只在乎結果,一定要贏;在談判中開價極高,意圖把對方「逼到極限」,而不得不接受他的條件。面對這樣不求公平、不講倫理、不重雙贏的談判對手,如果沒有自我目標的堅持和籌碼的運用,加上取悅對方的心態以及低人一截的姿態,必定被殺得片甲不留。
民進黨政府受人詬病之處是將經濟政策包裝爲價值的選擇並融入意識形態,甚至將政治信念直接轉化爲經濟政策,而昧於國際經貿爭鋒的冷酷無情。例如最近倡言的「脫中入北」,是將資本流向與政治結交混爲一談,表現出過度簡化的世界觀以及對產業現實的矇昧,把複雜多元的對外經貿體系套上政治架構中。
事實上,「脫中」違背經貿關係的現實,而「入北」則漠視美國政府基於供應鏈在地化、關鍵技術落地化的政策,逼使臺灣企業前往投資,輸出技術還要承擔風險,簡直是像強迫產業變相轉移,並剝奪企業主導權。賴政府還要組建投資美國的國家隊,而未將其當作談判的籌碼,這麼軟的脊樑,能否維繫臺灣的產業利益,令人不能不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