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著民宅施工 北捷信義線東延段工程壓力大
臺北捷運「捷運信義線東延段」,廣慈/奉天宮站。記者黃義書/攝影
臺北捷運信義線東延段短短1站、1.4公里工程,2016年11月動工至今已近9載,這條「史上最困難」捷運逐一克服當初認定的「不可能的任務」,尤其施工階段還遭逢疫情,動輒有工人染疫須停工。北市捷運局二區工程處副總工程司陳建仁說,「多數時間貼着民宅在施工,根本不容許一丁點差池」。
東延段挑戰難度包括開挖深度近地下10層,站體規模也是一般高運量標準站的2倍,最困難的是,還須克服淺層泥沼軟土到深層硬巖的複雜地質條件。
陳建仁被同事稱爲「大仁哥」,他也是東延段工務所主任。他說,施工8年多,住工區時間比住家裡還長,東延段的困難在於路線非主幹道,可施工的路幅有限,施工機具距離建物騎樓僅60至70公分,幾乎是貼着民宅在施工,工程壓力極大。
他說,車站須開挖到地下10層樓深,是考量福德街都是老公寓,鑽掘隧道須進入民宅下方,並考量相關區域未來都更可能興建地下停車空間,只能把隧道和車站挖更深一點,降低對民宅未來改建的限制。
談起工程最困難處,陳建仁回憶,起初開挖到地下10公尺深時,就陸續遇到較硬巖盤,上層都是軟弱土層,福德街過去有瑠公圳五分埔支流,工區旁有永春陂溼地公園,土壤含水量相當高,土層只要受一點擾動就沒支撐力、易坍塌,施工屢遇挫折,「一般捷運工程潛盾機一天可鑽10至15公尺,東延段有巖盤,4條隧道24小時作業只能推進2.5公尺。」
陳建仁說,施工過程最令大家沮喪的,就是連續壁做好了,機具卻無法在工區穩固施工,無法作業,只能多加水泥加硬施工層,要多花1.5倍時間;最重要的結構施工階段還遇到新冠疫情,動不動就有工人染疫須停工,外籍工人、技術工等也進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