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息入圍、股東增持、新業獲批……這些金融機構在忙啥?
近一段時間,消費金融行業新動向不斷。
從政策層面來看,《個人消費貸款財政貼息政策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的公佈備受市場矚目。其中,有4家持牌的消費金融公司納入個人消費貸貼息經辦機構,分別是重慶螞蟻消費金融有限公司、招聯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興業消費金融股份公司以及中銀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銀消金”)。
“將4家頭部消費金融公司納入首批貼息金融機構名單,是《實施方案》的一大亮點,將更好地發揮消費金融公司扁平靈活、觸達深入等專業優勢。”招聯首席研究員、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董希淼說。
是否已有具體的操作細則或時間安排?
“目前,具體的方案和落地時間都還沒有敲定。我們正全面梳理相關政策,穩步推進各項工作,並持續與當地監管部門保持密切溝通。”“相關部門正抓緊研究準備。”上述消費金融公司人士迴應記者問詢時說。
除了政策層面的利好,消費金融公司自身的調整變化也同樣引人關注。
作爲此次入圍的四家消費金融公司之一,中銀消金的股權結構近日發生重大變動。
8月19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上海監管局公開一則行政許可,同意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受讓深圳市博德創新投資有限公司持有的中銀消金3.558%股權及北京紅杉盛遠管理諮詢有限公司持有的1.617%股權。
待股權轉讓完成後,作爲第一大股東的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在中銀消金的持股比例將達到47.98%,已接近《消費金融公司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對主要出資人出資額不低於擬設消費金融公司全部股本50%這一要求。
此前的兩個多月內,中銀消金還陸續確定了獨立董事、副總經理等新高管人選,並修改了公司章程。
一系列動作的背後,是這家老牌消費金融機構在行業變局中的主動調整,也是行業發展分化的一個縮影。
作爲“老四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中銀消金、北銀消金、捷信消金和錦程消金歷經15年行業迭代與市場洗牌,走上了不同的發展軌跡。
首家外商獨資的消費金融公司捷信消金如今已改頭換面,由京東控股並於今年5月正式更名爲京東消金。中銀消金通過股權調整進一步鞏固大股東主導地位,藉助股東資源整合優勢拓寬“線上+線下”服務邊界。北銀消金曾一度受困於戰略、風控與資本等方面的短板,轉型承壓、規模收縮,但經過一系列業務剝離與風控升級後,業績出現反彈,淨利潤實現兩位數增長;錦程消金堅持區域化發展,深耕川渝消費市場,今年3月將註冊資本由4.2億元增至10億元,正式跨過《辦法》規定的准入門檻。
除了這些老牌機構,一些區域性的消費金融公司近期也是動作頻頻。
《金融時報》記者注意到,四川省唯品富邦消金正在尋求業務版圖拓展,加快新業務佈局。
根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四川監管局批覆文件顯示,此次四川省唯品富邦消金獲准開展的業務爲固定收益類證券投資業務。
年內獲批開展新業務的並非四川省唯品富邦消金一家。今年7月,平安消金也獲批開辦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有助於其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優化資產負債管理,構建多元穩定的融資體系。
股權調整、新業務擴容等動作不斷,隨着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消費金融行業圍繞提振消費的創新實踐與服務升級正持續深化。
“隨着提振消費措施大力實施,宏觀經濟政策的作用方向將從過去更多偏向投資轉向消費與投資並重,並更加重視消費。”基於此,董希淼表示,消費金融機構應秉持開放合作的態度,廣交友、廣結盟,實現優勢互補,在電商、醫療、教育、旅遊、交通、康養等民生領域,打造線上線下“場景+金融”新生態,構建消費金融“朋友圈”與“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