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秋膘”還能玩出什麼花兒?

我們和食物的關係,不僅僅是一日三餐,而是從觸動、被種草再去拔草的過程。

全文共 2682 字,閱讀大約需要 7 分鐘

作者 | 樑多多

立秋了,該吃餃子了。

啊不是,該貼秋膘了。

“萬事不決吃餃子”,已經演變成了週期性的調侃北方人刻板印象的大型節目。

幾乎每個節氣,都有圍繞飲食傳統的一波天然流量。現代市民的生活,早已經與指導農業生產的節氣失去關聯,但按照老傳統去安排生活,仍然流淌在人們的血液裡。

這給人們提供了文化上的熟悉溫暖感,周而復始的穩定感,以及平凡生活中一些熱鬧的儀式感。

今年立秋嘛,網友翻開節氣表短視頻發現,今年遇上了閏六月,秋老虎在所難免。有博主分析說,今年立秋得把悶溼蒸曬烤給湊齊了。

那得吃點瓜啊,“啃秋”嘛!西瓜、梨瓜、黃瓜、南瓜,都可以安排上。

又有人說了,按照傳統,要吃“白色”食物。因爲秋天對應白色,吃點銀耳、蓮子、梨,好養生。這其中的原理,雖說牽強,卻也有一點營養學依據。比如,銀耳多糖對乾燥黏膜有好處。

當然了,吃肉,是重中之重。

這還需要論證嗎?吃肉一時爽,一直吃肉一直爽!每一口五花肉、牛肋條、羊排、三文魚都在體內引爆宇宙大爆炸,肥油化作黃金礦脈流淌在血管裡,瘦肉纖維直接進化成鈦合金肌。

立秋,只是讓我們享用蛋白質、脂肪更增添了一個理由。

食物本身,就是最具感染力的內容。

我們總能找到一個犒勞自己的理由!

正在考慮這兩天吃什麼呢,就刷到陳記順和的直播間,正在趁着立秋做直播活動,推薦下火牛骨冬瓜盅。冬瓜,白色,合適。

再看到店裡的其他特色,鮮切牛肉,賣相非常不錯啊。就差臨門一腳了。

直播間突然介紹,鍋底是特色潮滷。啊這就有點意思了。

工作一整個夏天,並沒有讓人變瘦,貼秋膘是否太善待自己了?但是whatever,當代打工人保持身心健康的方法,就是一頓美食。

再說了,每天回到家癱在沙發上開始刷抖音享受真正的夜生活的時候,就會發現全世界都不允許你減肥。

美食,是我們最輕鬆地去理解世界和探索世界的工具,是打工牛馬面對繁忙工作的小小釋放。

只能說在這種時候,人類最無還手之力的東西,首先就是烤肉。

紋理鮮明的肉片、滋滋作響的烤肉聲,只恨現在還沒發明出能把手伸進去拿東西的手機屏幕。

但沒關係,今時今日,只要下單買券,看到了確實可以馬上吃到。人類基因裡的最原始的代碼,就這樣被極速滿足。

更有商家,像樸家白丁,還在夏秋之際追上了今年火熱“山系”潮流,推出了定價22塊9的“山野系”烤肉:香茅薄荷牛五花、泰式薄荷鬆板肉。

這兩款烤肉使用了北方尤其少見的香料,香茅和薄荷,還能和烤菠蘿配合一起吃。

就算人沒有辦法出門旅遊,但依然可以心懷世界。這也是另一種層面的,你不就“山”,“山”來就你。

看完大山,還有大海。立秋之後,魚類繁殖生長期結束,就意味着開漁季的到來。

七欣天早就開始準備,在舟山東極島開始了“船蟹節”直播,爲用戶專門推出東海船蟹、墨魚仔、清水魚等新鮮捕撈起來的海鮮套餐。

在家裡吹着空調,還能看着達人和主播趕海捕蟹,誰能忍住不享受一下當季的大海呢?而且,現在的海鮮價格也和以往大不相同,就算身處內陸,也能吃上對錢包友好的一頓美食。

流程絲滑到,“有的時候也不是特別想吃東西,就是覺得不買虧得慌。”

美食,是我們在工作日的時候構建週末生活的方式。

很多人經常會刷着刷着抖音就囤一堆券,本質上只是想到了幾天後的自己,也許能去這裡吃個冰淇淋,去那裡吃一頓大餐,這是一種具體的生活感的確認。

比如DQ的冰淇淋,直接賣122.85元的15次卡,能讓人每次過去都用不到10元的價格吃一次冰淇淋。吃不完還能支持階梯式退款。

消費不高,但能夠提供一次小型出門的理由,不能說不是一種划算的情緒消費。

尤其是當看到距你幾百米的店鋪,推送出你一直想吃的五常大米冰淇淋,搭配上軟糯的麻薯。誰能無動於衷呢?

終於到了週末,點餐不用侷限在辦公室周圍幾百米了。但也不想走得太遠,雖然立秋了,但北京天氣還是很熱,還是刷刷短視頻找找思路。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已經喝過了。奶皮子酸奶,對,紫光園的奶皮子酸奶,這個網紅酸奶已經在店裡喝過,非常細膩,先囤幾杯再說。

不知不覺已經囤了很多券,看着訂單列表很有安全感。有點像前幾年,只要看到一冰箱的存貨,就莫名心安。

紫光園,北方人貼秋膘的執念啊,已經點進直播了,再來一隻紫光園烤鴨不算過分吧。

馬上點開紫光園抖音店鋪,頁面上列出了北京182家線下門店,最近的一家在最頂上,離家只有幾百米的距離?平時怎麼沒有注意到,哦,原來在地鐵站口的另一個方向。

一人餐、兩人餐、多人餐,紫光園的套餐券都已經分好類。

點開兩人餐,烤鴨團購有兩種,都只要一百多。半套烤鴨套餐,更適合需要控制體重的日常需求,還有熱菜和砂鍋,半份酸辣湯。

但貼秋膘就要吃整隻烤鴨,還有二選一的熱菜,兩杯奶皮子酸奶,兩個人吃正好。不需要預約?馬上出發。

吃什麼和想吃什麼,可能是這個世界最複雜的問題,據說生理上的影響因素除了飢餓感,甚至還有腸道菌,但更大的影響來自心理因素。

故鄉盛產小麥,每到春季就饞鮮麥做的“輾轉”,家住江南,想吃的可能是青團,其實都是貪念一口鮮或是家鄉的味道;秋天的奶茶,冬天的火鍋,立秋的肘子,是日常生活的儀式感;看球的啤酒,追劇的零食,是情緒的助力。

這不,立秋時節,據抖音生活服務數據顯示,8月1日至6日,與“貼秋膘”“啃秋”“咬秋”等習俗相關的餐飲美食團購訂單量激增。

其中,抖音團購紅燒肉、肘子訂單量分別同比增長103%和48%,羊肉訂單量同比增長了32%,西瓜訂單同比增長了41%。不少消費者選擇提前下單囤券,在“立秋”當天用一頓紮紮實實的美食犒勞自己。

我們用食物來和世界保持一種弱聯繫,中間的媒介是手機和視頻,刷到故鄉的視頻,就會想買鏈接裡的故鄉美食,刷到劇集切片,就想要囤零食。或者僅僅是在直播中看到附近的店出了新品,也是家人聚餐的好由頭。

對網友來說,自己的需求在休閒時順帶就被滿足了。“看到即買到”的即時滿足感,正在重塑消費者的行爲邏輯。

想要,手指輕點即可下單;不知評價如何,直播詳盡介紹,詳情頁用戶評價一目瞭然,多層次的內容增強信任感,幫助決策;不知如何兌換?系統基於基於地理位置,自動推送最近門店。

我們和食物的關係,不僅僅是一日三餐,而是從觸動、被種草再去拔草的過程。

這個過程摩擦力低到甚至無感,消費者的種草-決策-購買-消費全鏈條可以在抖音完全實現。

這也是品牌的品銷合一機會,展示自己的特色,做好訂單承接,好的短視頻內容隨着上新、優惠、天氣、節氣、節日,進入人們信息流和生活,品牌們也不會錯過例如貼秋膘這樣的營銷題材。

這個消費轉化場景,不光能觸達更多興趣人羣,更可以精準地促進轉化。

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消費方式,一種娛樂和消費沒有邊界的消費方式,也是一種越來越普及的生活方式。

《阿里爲什麼同時用兩套會員》

《 黃金IP走紅啓示錄:如何將「用戶的梗」變爲「自己的礦」 》

《盒馬十週年,會員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