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對顏色減肥更輕鬆!醫曝4種「天然色素」:讓身體自行燃脂

讓食物天然呈現紅色、黃色、綠色的「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s),能夠幫助調整腸道中的微生物。示意圖/ingimage

有些人怎麼吃都吃不胖,而有些人卻連喝水都覺得自己在長肉,基因醫師指出,這可能受腸道中的細菌影響!根據研究發表,吃對食物能讓腸道菌恢復平衡,穩定代謝,讓身體自然燃燒脂肪,維持肝臟的健康狀態。

基因醫師張家銘日前在臉書粉專分享,人的腸道就像一座「隱形工廠」,裡頭有數兆個微生物能夠幫助消化、吸收營養,還會影響體重、血糖、脂肪堆積,甚至是肝臟健康,若是腸道中的好菌夠多,身體就會代謝順暢、不易發胖;反之,若是壞菌過多,就有機會引發慢性發炎,增加脂肪肝的風險。

而有研究發現,吃對食物不僅能補充營養,還能改變腸道菌相,特別是能讓食物天然呈現紅色、黃色、綠色的「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s)」,能夠幫助調整腸道中的微生物,讓身體燃燒脂肪的效率更高,代謝也更加穩定。

紅色食物:修復腸道,減少發炎,幫助脂肪代謝

科學家發現,蕃茄、西瓜、紅椒甚至是葡萄柚等,這類含有茄紅素的食物中,能增加腸道中的「Akkermansia(守門員細菌)」,強化腸道屏障,防止壞菌、毒素滲透到血液中,進而降低慢性發炎,且Akkermansia數量多的人,體脂也較少。

黃色食物:燃燒脂肪,提升代謝,減少囤積

南瓜、玉米及木瓜都含有豐富的玉米黃素(Zeaxanthin)和巖藻黃素(Fucoxanthin),能幫助提升能量消耗,減少體脂肪囤積;也能改變腸道菌相,增加Bacteroidetes(與瘦身相關的菌種),減少Firmicutes(與肥胖相關的菌種),幫助腸道微生物「重新開機」。

綠色食物:抗發炎、修復腸道,讓消化更順暢

如菠菜、青花菜、酪梨都含有葉黃素(Lutein),除了是「護眼高手」外,還能幫助減少腸道發炎、修復腸道屏障,讓壞菌比較不容易入侵,幫助好菌穩定生長。葉黃素就像在腸道中裝上一層「防護罩」,防止有害細菌影響腸道健康,減少腸漏(Leaky Gut)。

辣椒紅素與蝦紅素:加速新陳代謝,減少脂肪堆積

紅辣椒裡的辣椒紅素(Capsanthin),能幫助提升基礎代謝率,影響腸道菌相,讓燃脂效率提高;來自蝦、蟹、鮭魚與紅藻的蝦紅素(Astaxanthin),則是超強的抗氧化劑,能降低肝臟脂肪堆積,減少發炎,並調整腸道菌羣,幫助肝臟排毒與脂肪代謝。

科學研究顯示,補充蝦紅素後,肝功能指標(ALT、AST)顯著下降,發炎反應減少,對於脂肪肝患者來說,是一個天然的健康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