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心喬:輕度階段黃金治療期

新光醫院精神科醫師田心喬。(姚志平攝)

隨着高齡化社會來臨,「健忘」成爲不少長輩掛心的問題。醫師提醒,正常老化原就會伴隨記憶力下降,但若已影響到購物、理財、煮飯以及交通等日常功能,就要留意是否進入「輕度認知障礙」,這正是預防失智症的黃金時機。

新光醫院精神科醫師田心喬指出,正常老化與失智最大的差別,在於生活自理能力是否受影響。一般健忘只是不小心忘記,但仍能獨立生活;若出現五大生活影響,購物、家務、理財、煮飯、交通等難以獨立完成,甚至在熟悉環境中迷路,就可能是失智警訊,尤以理財能力的退化最值得警覺。

根據臨牀經驗,許多長輩最初只是輕度認知障礙,若及早就醫、調整藥物、維持社交活動與規律運動,多能延緩惡化。但若忽視,認知功能就像溜滑梯般快速下滑,進入失智狀態。田心喬強調:「輕度認知障礙就是治療的黃金期,早一步介入,就能多守住腦力。」

田心喬指出,失智症原因不只是阿茲海默症,還有其他5%因素是治療好後會恢復,包括腦部創傷、高血壓、中風、憂鬱症或是腦傷等,這些是可以逆轉的,關鍵在於早期辨識與治療。

尤其是老人憂鬱,他指出,憂鬱症往往會與失智症臨牀表現很類似,憂鬱的長輩常抱怨記憶差,甚至過度強調健忘,讓家人誤以爲是失智;但真正的失智患者,反而會否認記憶退化。田心喬分析,憂鬱症會帶來悲傷情緒,甚至誘發輕生念頭,長輩一旦出現退縮、不願社交或飲食、睡眠異常,應及早接受治療。研究顯示,若輕度認知障礙合併憂鬱,未來3年演變成阿茲海默型的失智機率高達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