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體閃耀時:韋布望遠鏡首部太空探索全記錄(中文版)震撼發佈

2021年聖誕節,在全球科學家的注視下,阿麗亞娜5型火箭刺破蒼穹,將人類史上最強大的空間望遠鏡——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送入太空。

▲文中所有關於韋布望遠鏡及其觀測成果的圖片均來自《天體閃耀時:韋布望遠鏡太空探索全記錄》

這架耗資約100億美元、凝結1萬名科研人員25年心血、代表人類科技至高水平的觀天神器,在150萬千米外的深空如金色蓮花般緩緩綻放,開啓了人類探索宇宙的新篇章。

▲在美國得克薩斯州展出的韋布望遠鏡1:1等身模型

4年來,韋布望遠鏡瞄準以下4大核心科學目標,取得了一系列顛覆教科書級別的成果:

(1)拍攝宇宙剛誕生時的“嬰兒照”,捕捉第一批星系和第一批恆星的微光;

(2)破解星系的“成長日記”,解析星系如何從“毛坯房”變成“精裝修”;

(3)透視星雲腹地,圍觀恆星“出生現場”,揭秘恆星與行星系統如何成形;

(4)搜尋第二個地球,偵測外星生命信號,回答“宇宙中是否只有我們”的終極之問。

這本精裝全綵典藏版的《天體閃耀時:韋布望遠鏡太空探索全記錄》,首次全景收錄了韋布望遠鏡改寫天文學歷史的偉大發現與史詩級壯麗影像。

該書由韋布望遠鏡核心研發者之一、英國皇家學會會士、大英帝國勳章得主瑪吉·阿德琳-波科克教授親自執筆。她以親歷者的熱忱與科普作家的妙筆,將穿越百億光年的星光收進書頁,獻給每一個曾經仰望夜空的地球人。

1. 獨家揭秘韋布衆多“黑科技”與研發內幕

從圖像處理系統、機電系統、冷卻系統,到鏡片和遮陽板,韋布望遠鏡集成了人類諸多最尖端的科技,它最王牌的裝備,便是口徑達6.5米的巨大主鏡。

想象一下,當你用盆去接雨水,盆越大,接到的雨水就越多,收集“光雨滴”(光子)望遠鏡也是如此。

韋布望遠鏡作爲哈勃望遠鏡的“接班人”,其主鏡由18塊鍍金子鏡精密拼接而成,高度相當於兩層樓,集光面積是哈勃望遠鏡的6倍,因此能夠探測到很多哈勃望遠鏡完全無法看到的暗淡天體。

哈勃(左)與韋布(右)的清晰度對比

爲什麼要給鏡片鍍金?科學家可沒想炫富!瑪吉教授告訴我們,這是因爲黃金能高效反射紅外輻射,而觀測紅外輻射正是韋布望遠鏡的看家本領。

爲了避免地球和太陽的紅外干擾,韋布望遠鏡乾脆躲到了150萬千米外的日地第二拉格朗日點。瑪吉教授首次詳細圖解了這場包含50道展開指令、178個解鎖動作、必須一次成功的終級部署。

書中不僅拆解了韋布望遠鏡的結構特點和研發歷程,還揭秘了它神奇的“宇宙捕星術”。

爲了觀察特定天體,科學家在4張郵票大小的空間裡集成25萬個微快門,利用磁場控制快門開關,探測器就能在浩瀚星海中精準對焦特定目標。

想要了解更多關於韋布望遠鏡的精彩細節,盡在《天體閃耀時》。

2. 刷爆熱搜的韋布新發現一網打盡

韋布望遠鏡就像“宇宙熱搜製造機”,幾乎每一次成果發佈都能引起天文界的地震。本書將帶你一一解讀韋布的重量級發現,直擊教科書被撕碎又重寫的現場。

比如,2023年6月,科學家首次在1344光年外的獵戶星雲中發現關鍵生命分子——甲基陽離子。這代表科學家找到了“生命製造流水線”的“第一車間”!

2023年11月,科學家捕捉到了迄今最古老的黑洞,其初始質量可達太陽的1億倍!這挑戰了黑洞“緩慢生長”的理論,揭示了黑洞“天生巨獸”或“超速吞噬”的新可能。

過去,科學家只能通過系外行星遮擋母恆星光線時引起的亮度變化來間接推測系外行星的存在(凌星法)。

而韋布望遠鏡則舉起它的紅外相機“咔嚓”直拍!首張系外行星“證件照”就此誕生,找到“第二地球”的希望激增。

書中還特別收錄了韋布望遠鏡2025年的新近觀測成果。

450光年外,“新太陽系”誕生的“施工現場”,攝於2025年2月。

初生恆星吹出“宇宙龍捲風”,攝於2025年3月。

垂死的恆星形成獨特的“彩色雙環”,攝於2025年4月。

閱讀《天體閃耀時》,汲取最新宇宙知識,秒變朋友圈天文達人!

3. 韋布一手影像打造宇宙級視覺盛宴

韋布望遠鏡就像一把紅外手術刀,幫我們剖開星塵帷幕,曾經藏在濃密塵埃後的朦朧天體秒變4K超清紀錄大片!

翻開這本書,你將得到的不只是前沿的天文知識,更是頂級的視覺享受!

書中不僅收錄近200幅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歐洲空間局(ESA)的典藏圖像,還深入解讀了這些圖像是如何製作的。

比如,由於肉眼無法看到紅外輻射,因此需要科學家先把原始圖裡不同波長的紅外輻射“翻譯”成對應的可見光。

再由藝術家以宇宙爲畫布調色,才能最終生成像“創生之柱”這樣璀璨奪目的圖像。每一幅壯麗的星空圖片都是科學與藝術的極致融合。

比美更重要的是,瑪吉教授從專業角度解讀了每一處圖像細節所代表的科學含義。

比如,銀河系中心猶如夢境般絢爛,天青色區域、玫瑰色區域和右下方一小片像墨跡一樣的區域,都對應着不同類型的神秘天體。

船底星雲中恆星的強烈輻射使氣體和塵埃從“宇宙懸崖”中升騰,這才造就了“星照崖壁雲霞生”的唯美景象。

斯蒂芬五重星系在宇宙中開啓了盛大舞會,最終會以星系併合而告終。

巨大的 “索倫之眼” 彷彿 《魔戒》導演誤入宇宙片場,中心區域的高溫氣體猶如閃亮的瞳仁。

這樣細膩的解讀,如同給你的眼睛裝上了科學解碼機,讓我們在欣賞極美星空的同時,也能輕鬆洞察背後的科學奧秘。

書中更有韋布望遠鏡與哈勃望遠鏡、錢德拉望遠鏡、斯皮策望遠鏡等頂級空間天文臺的多視角聯動,帶你全方位領略天體之美。

4. 從太陽系直抵宇宙邊疆的通識體系

瑪吉教授不僅深入解析了韋布望遠鏡的顛覆性發現,更以星空說書人的姿態,將恆星的生命輪迴、星系的演化變遷等天文核心知識進行了系統串聯。

從太陽系搖籃出發,一路漫遊至宇宙的遙遠邊疆,助你輕鬆構築完整的星空認知版圖。

圖解太陽系的形成

恆星演化全解析

黑洞結構可視化

本書英文版出版後,閱讀熱潮席捲科學界與大衆圈層。布萊恩·克萊格、保羅·帕森斯等世界級科普作家、天體物理學家一致盛讚,一衆明星、主持人跨界推薦。

縱使身體困於引力,思想終將直達星辰。打開這本書,跟隨韋布的視野,飛向羣星閃耀的浩瀚宇宙,體驗一場穿越130億光年的終極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