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塹變通途 幸福入山來 康略高速毛埡山隧道全線貫通惠及四鄉鎮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通訊員 陳勇 杜雨桐

8月18日,隨着最後一車瀝青在路面鋪就平整,甘肅公交建集團承建的康略高速毛埡山隧道連接線工程宣告全面完工。這條總投資2.4億元、全長11公里的“民生動脈”,正式爲康縣大堡、雲臺、大南峪、迷壩四鄉鎮近3萬羣衆拉開了生活新篇章——曾經最長3小時的進城路,如今縮短至1.5小時,核心區域更是實現15分鐘直達縣城,天塹變通途的蛻變,正讓幸福實實在在走進深山。

冰雪封山成過往,險途變通途暖民心

“以前冬天大雪封山,救護車根本開不進來,有急病只能眼睜睜耽誤。現在隧道燈一亮,心裡那塊石頭算是落了地。”雲臺鎮大院村黨支部書記周繁榮的話,道出了山民們最深的感慨。

毛埡山曾是橫亙在城鄉間的“攔路虎”:每年冬季長達3個月的冰雪期,讓盤山公路變身危險的“溜冰場”,車輛寸步難行;夏季暴雨來襲,塌方和山體落石成了家常便飯,迷壩鎮村民進城得繞行3小時崎嶇山路。交通不暢成了制約山民生活的最大瓶頸。

如今,隧道內24小時長明的LED燈帶,像一條溫暖的“時光走廊”,照亮了山民們的出行路。80歲的王守仁老人看着隧道貫通,連連讚歎:“這輩子沒見過這麼厲害的機器,比老輩人說的‘穿山甲’還能打通山!”

攻堅克難建奇功,科技護航築坦途

這條幸福路的誕生,並非一帆風順。建設初期就面臨資金緊張的難題,甘肅公交建集團果斷優先調配資源,爲工程“輸血”;隧道施工中,複雜的地質構造帶來了諸多挑戰,小型溶洞突泥、涌水、坍塌等地質災害頻繁發生。

爲此,康略高速項目分公司創新採用“早管棚、弱爆破、短進尺、強支護”施工法,結合鑽探與物探的長短地質預報互補技術,用順變電磁儀等先進設備精準探測富水區域,成功穿越3條地質斷裂帶。更貼心的是,連接線特意設置了8處邊坡防護網和智能監測系統,能實時預警地質災害,爲通行安全上了“雙保險”。

民生溫度看得見,山鄉煥發新活力

隧道貫通帶來的改變,滲透在山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觸手可及:大南峪鎮衛生院到縣醫院的車程,從2小時壓縮至40分鐘,爲生命搶救贏得寶貴時間;沿線12所村小的200餘名學生實現“公交化”通勤,孩子們上學路上少了顛簸,多了安全;山貨運輸成本降低35%,已有3家電商企業聞風入駐鄉鎮,深山特產正加速走向外界;冬季應急救援響應時間提升300%,突發狀況下能更快抵達現場。

據瞭解,該工程配套的4G信號全覆蓋和路段監控系統將於9月投用,爲羣衆安全出行再添保障。從望山興嘆到穿山暢行,毛埡山隧道的貫通不僅縮短了空間距離,更打開了山鄉發展的新空間。在這條充滿希望的路上,山民們的笑臉愈發燦爛,康縣因路而興、因路而美的未來正徐徐展開。

歡迎全省各地的通訊員踊躍投稿:mrgst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