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南開區發力科創載體建設

經濟日報天津7月2日訊(記者周琳)近段時間,在天津市南開區西營門片區,20萬平方米的天開創新示範產業園正加快建設。園區採用“產品化模塊設計”,每個生產單元可根據企業需求像積木一樣自由組合。這不僅是天津中心城區規模最大的“工業上樓”項目,更是南開區向空間要效益的有益探索。

面對土地資源緊約束,南開區以盤活存量資產爲突破口,累計建設科創載體項目16個,釋放載體空間94.4萬平方米,拉動固定資產投資83.6億元。

向天空要效益,“工業上樓”突破空間瓶頸。在天開高教科創園核心區周邊,南開區打造了一批垂直生長的創新載體集羣。南開區副區長霍志剛介紹,將全面對標中關村,打造“類海淀”創新創業生態。目前,當地正持續拓展高校空間資源,打造科研項目轉化聚集地,並盤活科研院所資源。

南開區以“知識富集區、創新策源區、產業引領區、生態示範區”爲功能定位,打造全域創新示範區。天開創新示範產業園採用物流人流分離設計,層高、承重、電容量等指標精準匹配工業需求;2萬平方米天開中試基地由天津工業縫紉機廠老廠房改造而來,已引進54家硬科技企業。

向存量要空間,低效資源煥發新生機。南開區梳理出58塊、134.7萬平方米閒置土地資源,建立信息化平臺精準施策。南開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郭曉軍說,產業用地要“擴”、工業用地要“保”,堅持一項一策,建立閒置載體信息化平臺,強化招商落地,瞄準優質企業精準招商,將閒置資產打造成承接項目載體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