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頃甸村“林禽共生”:給雞一個跑道 給村一條財路

來源:農民日報

在天津市寧河區東棘坨鎮大頃甸村的百畝林地裡,一羣披着烏黑錦緞的“五黑雞”正演繹着鄉村振興的生態故事。

“實踐印證了一個樸素的道理,鄉村最珍貴的資源往往藏在‘習以爲常’處。”寧河區東棘坨鎮黨委副書記張洪雷說,從“林下養雞”到“產業造血”,當創新思維照進傳統農業,閒置林地變成立體農場,農產品升級爲文化符號,老農業區寧河的鄉村振興有了生生不息的動力。

“全市開展星級村評定以來,我們已經連續5年獲評‘五星村’了。”大頃甸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張鵬說。村“兩委”盤點村內資源,讓集體經濟增收的280餘畝林地,再次躍入他們眼簾。2023年,村裡採用“村委會+公司+農戶”的模式,投資20餘萬元,建了300平方米的雞舍,嘗試養殖2000餘隻不同品種的雞。這種林禽共生模式既節省土地成本,又讓雞羣自然覓食昆蟲雜草。

“我們把村裡種的的玉米打碎伴着一些營養穀物給小雞做‘輔食’,對孩子都沒那麼細緻。”張鵬回憶起創業初期的艱辛和堅持,“家有千萬,帶毛不算,村裡越有人質疑,我們就對小雞越金貴。”爲了讓小雞睡好,村裡的老農戶孫浩因爲有養殖經驗被聘爲飼養員,專職照顧小雞們的休息。終於熬到小雞“百天”,3月齡小雞開始產蛋了。兩到三天產一枚雞蛋,很快村民就從中選出了最美味的品種五黑雞雞蛋。它綠殼、心黃、味美,很受周邊市場歡迎,每斤售價達15元,較普通雞蛋溢價200%。

五黑雞具有黑毛、黑皮、黑肉、黑骨和黑內臟的特徵,因它的蛋外殼爲綠色,又叫“五黑一綠雞”。“去年,我們又新建了雞舍大棚,增加了1000只五黑雞的養殖。”張鵬介紹,五黑雞孵出了村集體經濟年增收10萬元的“金蛋”。

“我們註冊了‘大頃甸林下柴雞蛋’商標,印刷在禮盒上,讓每盒雞蛋都有‘身份證’。”張鵬指着包裝盒上將要設置溯源碼的位置表示,未來村裡將通過建立養殖日誌和視頻監控系統,讓消費者可隨時查看雞羣生長環境。

目前,該項目帶動10餘戶村民靈活就業,村集體及經濟收入10餘萬元。林下散養形成的“運動雞蛋”還通過互聯網平臺銷往京津冀地區。

“沒想到一隻雞,能讓一個家庭開心一天。”來自大頃甸村的大學生楊楠去年暑假回家到林下雞場做起了志願者。隨着林下養殖取得的成績,村裡乘勝追擊在2024年5月,將農產品“破圈”到文旅品牌,養殖基地在週末變身成了親子樂園。

“小雞快跑樂園”項目正式拉開帷幕,該項目以蛋雞爲創意主題,巧妙融合了親子娛樂、科普教育與互動體驗,吸引了衆多家庭前來參與,成爲寧河區鄉村旅遊的一大亮點。

200米生態步道串聯起五黑雞、珍珠雞、烏骨雞等8個特色品種展示區。孩子們在“小雞運動會”中觀察鬥雞賽跑,在“彩蛋工坊”體驗草木染蛋,每週末舉辦的研學活動已接待超千個家庭。“我們不只是賣雞蛋,更在孵化鄉村記憶。”回村的大學生張樂盈感嘆。

樂園內,遊客們不僅可以近距離觀察蛋雞的生活習性,瞭解雞蛋從生產到包裝的全過程,還能參與趣味橫生的遊樂項目。例如,小朋友們可以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親手撿拾雞蛋,體驗一把“小小農夫”的樂趣;家長們則可以參與親子接力賽,與孩子一同在歡聲笑語中增進感情。樂園還特別設置了科普教育區,通過圖文並茂的展板和生動有趣的互動裝置,向遊客普及蛋雞養殖知識、食品安全常識等,讓小朋友們在玩樂中學習,增長見識。

據統計,自“小雞快跑樂園”項目啓動以來,已累計接待遊客數近萬人次,成爲大頃甸村林下養殖示範基地的一張新名片。

從物理空間的立體利用到產業價值的多維延伸,大頃甸村講好了“一隻雞”的故事。鄉村振興需要產業鏈與價值鏈的雙鏈共振,當農產品插上品牌翅膀,當閒置資源遇見創新思維,綠水青山間自會飛出“金鳳凰”。張洪雷透露,鎮里正以該村模式爲藍本,鄰村依託紅色遺蹟開發“紅色仁家”張老人村文旅項目,種糧大村開展“稻蟹共生”體驗區……“讓每個村莊都能找到自己的‘金蛋’”。

夕陽西下,養殖基地的燈光次第亮起。村民在直播間展示剛撿的雞蛋:“瞧這蛋殼透着翡翠色,都是雞媽媽們‘健身’的成果!”彈幕裡飛過一排“求鏈接”的呼聲。百米外的林間步道上,孩子們追逐着戴小花帽的珍珠雞,笑聲驚起一片歸巢的鳥雀。在這裡,鄉村振興不是宏大的敘事,而是看得見的綠殼蛋、摸得着的毛茸茸、留得住的煙火氣。正如張鵬常說的一句:“給雞一個跑道,給村一條財路。”(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林單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