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孩子帶衛生紙遭檢舉? 南投縣議員批:「校事會議」荒腔走板
南投縣議員批評校事會議濫訴,讓許多老師放棄教職。示意圖非當事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快要沒人願意當老師了!」南投縣議員林儒暘今天指出,因爲校事會議造成濫訴,讓許多老師放棄教職。教育處長王淑玲表示,若匿名檢舉且未具體陳述事實,學校可不受理。且同一事件經終結處理,不得重複受理,讓老師們能安心教學。
教育部在2020年實施「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解聘不續聘停聘或資遣辦法」,並創設「校事會議」制度,全臺出現大量濫訴現象,讓老師們疲於應付投訴調查,教育部已承諾年底前修正相關規定。
林儒暘指出,現行制度下,只要家長或學生提出投訴,學校往往爲求謹慎,一律送進校事會議調查。教師被迫多次接受訪談、甚至外聘調查小組問詢,導致校園人際緊繃、教育現場失衡。他說,許多年輕老師因屢遭濫訴,寧願放棄穩定教職,臺灣教師荒愈來愈嚴重。
林指出,目前師範體系修教程學生不到五成,其中願意從事教職者又減半,實際投入教職的人僅剩一到兩成。他強調,教職人口高齡化、年輕教師流失已成警訊。
他痛批,現行校事會議制度原爲保障學生受教權與教師權益,但實務上已變質爲「濫訴平臺」,使得許多教師被迫「只想平安下班」,不敢嚴格管教。「有老師只是忘記提醒學生帶衛生紙,竟遭家長投訴。」學校、老師、學生三方關係因此失衡,讓教育現場陷入恐懼與防備。
林儒暘建議,中央修法前,縣府可先採行行政作爲,包含「不受理匿名投訴」及「投訴不成立者應負擔部分費用」,以減少無理檢舉。他強調,南投縣是全臺少數地方政府與議會、校長、教師及家長立場一致,應率先向中央反映實務困境。
教育處長王淑玲迴應,依「行政程序法」規定,若爲匿名檢舉且未具體陳述事實,學校可不予受理。;若同一事件經終結處理,不得重複受理;未來也將明確通知各校落實辦理。
王淑玲並指出,教育處支持中央檢討修法方向,贊同針對濫訴行爲設立「舉報成本」機制,避免行政與經費資源大量消耗於無效投訴,若經費、人力都被審案佔用,輔導與教學品質就會受到排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