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綠色金融服務質效,兩部門發佈方案

作爲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綠色金融迎來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2月27日,圍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國家金融監管總局、中國人民銀行聯合發佈《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提出了未來5年綠色金融發展目標以及包括加強重點領域金融支持、完善綠色金融服務體系等重點工作任務。

記者獲悉,截至2024年末,21家主要銀行綠色信貸餘額32.78萬億元,同比增長20.61%。綠色保險業務保費收入3331億元,賠款支出2014億元。

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有關司局負責人介紹了《實施方案》的四項重點任務:

支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強化對傳統行業工藝革新和設備更新的中長期貸款支持,推動更多金融資源服務綠色產業發展,助力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推動基礎設施綠色升級和城鄉建設綠色低碳發展;

支持能源體系低碳轉型,圍繞太陽能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產業做好項目對接和信貸支持,完善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金融服務,支持傳統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做好能源保供金融服務;

支持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支持污染防治攻堅加大對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支持力度,支持國家公園建設和國土綠化行動建設項目,支持“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

支持碳市場建設,支持國家和區域碳交易市場建設,完善配套金融服務,做好氣候投融資重點項目金融對接,支持綠色低碳技術的開發推廣應用。

有關專家介紹,從《實施方案》來看,鼓勵銀行保險機構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和商業可持續前提下,立足自身職能定位,聚焦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能源體系低碳轉型、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碳市場建設等重點領域,開發多樣化的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發揮各類資金支持作用,推動綠色信貸穩步增長,拓寬綠色保險覆蓋面,發展綠色信託、綠色租賃,引導保險資金支持綠色項目投資建設。

目前,銀行保險業支持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已有一些典型案例落地。例如,圍繞低碳轉型,建設銀行創新應用ESG評級工具,對金融工具與企業可持續發展目標相掛鉤的模式開展探索,創設“ESG可持續發展掛鉤貸款”,設計多維掛鉤績效指標,以正反雙向的激勵措施調動企業主動提升ESG管理的積極性。

a圍繞生態系統碳匯,中國人壽首創海洋生態植被救治保險、溼地生物多樣性保護保險,拓寬碳匯保險服務領域,實現森林、草原、海洋等生態系統碳匯全覆蓋,填補了我國多個生態系統碳匯保險保障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