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救援效率 中市擴大導入智慧號誌
消防車、救護車依法有優先通行權,但遇上交通壅塞或路況複雜,影響通行效率,更事故頻傳。議員林昊佑建議,臺中應參考臺北與臺南導入AI智慧號誌系統,讓緊急車輛行經路口時獲綠燈通行權,縮短搶救時間。
中市府表示,去年已試辦,今年將擴大在中國附醫周邊28處路口導入智慧號誌系統。
議員林昊佑指出,臺中市消防車及救護車平均送醫時間7.83分鐘,返隊時間更長達19.34分鐘,緊急車輛尖峰時段常因紅燈受阻,壓縮黃金搶救時間。
林昊佑表示,臺北透過消防車、救護車GPS數據結合路口號誌控制,使緊急車輛到達時間縮短8%,更在交叉路口使救護車事故數量減少62.5%,目前全市29條壅塞路段,共221處智慧號誌路口,每月服務緊急車輛約3000趟次,平均每趟減少42秒。臺南也建置優先號誌系統,目前涵蓋35處路口,整合20輛救護車及3輛消防車,救護車平均通過路口時間減少4秒,行車速率提升達36.8%,綠燈通過率更提高至89.9%,要求臺中參考經驗,導入AI智慧號誌系統。
臺中市府指出,交通局去年4月與交通部運輸研究所合作,在水湳消防分隊周邊5處路口試辦5個月「緊急車輛優先號誌計劃」,成果顯示,緊急車輛於行駛過程中平均縮短出勤時間17.7%,提升救援效率。
今年向交通部爭取智慧路網計劃補助,獲2125萬元經費,將於五權路、中清路及中國附醫周邊28處路口,導入智慧動態號誌及緊急車輛優先號誌系統。
消防局表示,爲優化救援效率,將分析醫院周邊道路及交通壅塞路段,提供交通局參考可持續擴大緊急車輛優先號誌的設置範圍,減少緊急車輛的救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