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就業“小崗位” 繪就民生“大畫卷”
本文轉自:人民網-江西頻道
就業是民生之本,一頭連着萬家燈火,一頭繫着經濟發展。奉新縣人社局聚焦求職者就業難的突出問題,積極創新工作思路,精準施策發力,在縣城轄區內開發了 10 個就業服務專崗,將就業機會送到居民“家門口”,以“小專崗”托起就業“大民生”。
開發就業專崗,夯實就業“服務站”
在就業服務的舞臺上,有這樣一羣特殊的人,他們曾經在就業的道路上歷經坎坷,如今華麗蛻變,成爲社區就業服務的中堅力量。10位就業服務專員中,有爲了照顧家庭不得不放棄外出打工機會的寶媽;有因年齡漸長,在就業的浪潮中屢屢碰壁、四處奔波卻難尋機會的大齡求職者;還有家庭經濟陷入困境、失業在家的勞動者。如今,他們成功實現角色轉變,化身爲社區裡的“就業推廣大使”。在東門社區就業之家,45歲的張大姐正忙着整理就業崗位信息及宣傳資料。作爲社區新上崗的“就業服務專員”,她每天都要接待前來諮詢的居民。“這份工作讓我既能照顧家庭,又能每月增收1000多元。”她說,三個月前,還在爲家庭開支發愁,如今已幫助20多位鄰居成功就業。
爲讓就業服務專員更好地爲求職者“牽線搭橋”,奉新縣人社局攜手社區及相關培訓機構,開啓了一場“量身定製”的崗前培訓。上崗後的就業服務專員並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他們在實踐中不斷摸爬滾打,積累寶貴經驗,探索職業發展新路徑。從最初只求“有活幹”,到如今追求“幹得好”,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着責任與擔當,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成爲了社區居民就業路上的貼心人。
破解就業難題,築牢就業“暖心巢”
當前,衆多社區居民面臨着就業機會匱乏、通勤成本高昂的困境,特別是那些年齡偏大、技能單一的羣體,在就業市場上屢屢碰壁。奉新縣人社局急羣衆之所急,想羣衆之所想,將解決羣衆就業難題作爲工作的重中之重。他們在縣城轄區內的各個社區精心佈局,建設“就業之家”,爲居民搭建起了一個便捷、高效的就業平臺。爲了確保幫扶工作精準到位,就業服務專員詳細記錄低保戶、殘疾人、失業人員等就業困難人員的求職需求和技能狀況,爲他們精準推送合適的崗位,提供個性化的就業指導和幫扶。
55歲的楊大哥多次求職未果,一度對再就業失去信心。一次,他路過聖殿社區就業之家,看到門口張貼的崗位信息,抱着試一試的心態走了進去。就業服務專員熱情接待了他,詳細瞭解他的工作經歷和求職意向,交談後發現楊大哥非常適合安保類工作。於是,在就業服務專員的積極推薦和全程跟進下,楊大哥順利通過面試,成功入職同和藥業,月薪3000多元。上崗一個月後,楊大哥特意定製了一面錦旗,親手送到聖殿社區就業之家,他激動地說:“多虧了就業之家同志的耐心幫助,不然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找到合適的工作!”
服務持續發力,繪就就業“新畫卷”
在北門社區就業之家的服務檯賬裡,記錄着51歲張大哥令人動容的就業故事。身患尿毒症的他,每週需要三次透析治療,高昂的醫療費用讓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更讓他焦慮的是,因病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多次求職都因身體原因被婉拒。社區就業服務專員瞭解到這一情況後,立即啓動重點羣體就業幫扶機制。通過多方協調,張大哥成功應聘中國建設銀行奉新支行安保人員,月薪2000元並享受社保待遇。
“這份工作不僅緩解了我的經濟壓力,更讓我重拾了生活信心。”現在的張大哥,每天堅守在崗位上。單位還特別允許他靈活調整班次,確保治療和工作兩不誤。這個溫暖的就業故事,也成爲社區幫扶困難羣體就業的典範案例。
奉新縣人社局將繼續秉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就業工作,形成“政府引導、社區推動、社會參與”的就業幫扶新格局,讓更多社區居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夢想,共同繪就幸福美好的生活畫卷。(張成學、羅文暄、張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