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農高區“新農事”
新華社南京6月5日電 特寫:農高區“新農事”
新華社記者沈汝發
生菜、冰草、角堇……在南京市溧水區的“深能植物工廠”,這些蔬菜、花卉不是生長在傳統的農田裡,而是在恆溼恆溫的玻璃房內。通過無土栽培,利用營養液配方及循環利用技術,可全程智能化調節植物生長。
記者採訪看到,工廠的頂部安裝了太陽能光伏發電裝置,利用太陽能光伏發電與LED燈結合,模擬出適合植物生長的光照環境。
“一年四季都可以生產,不受自然環境影響,單位面積產量是傳統農田種植的30至40倍。”負責“深能植物工廠”運營的南京日昌太陽能發電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許桂俊告訴記者,“而且沒有病蟲害,乾淨衛生,深受上海、杭州等周邊地區市場歡迎。”
該項目是南京市的重點農光互補項目。據國網南京市溧水區供電公司介紹,南京日昌太陽能發電有限公司運營的20兆瓦農光互補電站,年均發電量達2400萬千瓦時,爲“深能植物工廠”的智能溫控、水循環設備和LED燈提供了充足的清潔電力。
光伏板綠色發電,光伏板下綠色種植。該項目實現了綠色能源和綠色農業的充分結合。據溧水區供電部門介紹,供電部門依託新型負荷管理系統,採集企業實時用電數據,制定了設備改造、工藝優化等方案,確保環境控制系統穩定運行,提升綠電消納能力,降低企業用電成本。經測算,該項目每年可替代標準煤0.79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98萬噸。
這是南京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發展的一個縮影。爲了以科技賦能現代農業,南京國家農高區還深化與南京林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建,加快創新資源集聚。目前,已建有國家級及省市級科研平臺100多個。
“高校的技術要從實驗室到田間地頭,實現產業化落地。”南京林業大學白馬校區相關負責人柳慶超告訴記者,學校在南京國家農高區正圍繞“碳中和”等主題建設智慧生態研究中心、林木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等,打造“碳谷”項目,加快農林科技成果轉化。
南京國家農高區是全國首批、長三角目前唯一的國家農高區,自2019年獲批以來,持續發展綠色智慧農業。現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2家,農業專業合作社示範社32家,高新技術企業41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13家。2024年,地區生產總值57.07億元,同比增長6.1%。(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