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要當智駕技術新“鮎魚”?

近日,有細心的車主發現,在特斯拉FSD功能界面上出現一行字顯示:該功能“即將推出”。就在上個月底,創始人馬斯克24小時“閃現”中國,最近特斯拉又傳出將在中國建自動駕駛數據中心……一系列舉動顯示,爲推動FSD全球佈局,特斯拉的努力似乎有了進展,如今遲遲無法在國內落地的FSD功能進入中國趨勢越發明顯。

如果FSD進入,對國內自動駕駛技術將有何影響?能否提振目前持續下滑的特斯拉銷量?前幾年被譽爲攪動新能源汽車市場價格“鮎魚”的特斯拉,能否成爲顛覆國內智駕領域競爭格局的技術“鮎魚”?

在自動駕駛領域

特斯拉能否再起“鮎魚效應”?

FSD(Full-Self Driving),中文名“完全自動駕駛”,是特斯拉研發的自動駕駛系統。2024年3月31日,特斯拉向美國部分用戶推送了FSD V12(Supervised)版本。

特斯拉最新版本FSD的“強悍”,在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教授、汽車安全技術研究所所長朱西產看來是“讓業界看到了‘無人駕駛L5可能實現’”。

說這話的背景是,當前國內大多數新能源車企正執着於L2級高階智駕“開城”的版圖開拓計劃之中。當然從產業來看,中國自動駕駛行業土壤深厚,已經呈現出百花齊放,從L2輔助駕駛到L4自動駕駛、從乘用車到物流車均有覆蓋,玩家也涵蓋初創企業、車企、互聯網巨頭等多個領域。被資本從吹捧到質疑再觀望的L4級及以上自動駕駛,目前剩下的玩家屈指可數,但也不斷有進展披露。在國內,小馬智行的L4級自動駕駛測試車輛,5月21日剛剛宣佈在廣州、北京、天津三個城市,實現從城區測試路段開至高速路測試路段。

自動駕駛的美好前景一直被人們所期待。但有業內人士稱,相較於特斯拉,中國企業仍有一定差距,尤其隨着FSD落地中國可能性驟增,特斯拉在自動駕駛領域的“鮎魚效應”必然再起。據悉,當前,特斯拉FSD已實現超過16億公里的行駛,遠超其他自動駕駛公司的總和。據悉,特斯拉FSD最新版本V12是全新的“端到端自動駕駛”,完全採用神經網絡進行車輛控制,從機器視覺到驅動決策都由神經網絡控制。這個神經網絡由數百萬個視頻片段訓練而成,取代了超過30萬行的C++代碼。意味着FSD減少了車機系統對代碼的依賴,更加接近人類司機的決策過程。海銀資本創始合夥人王煜全甚至認爲,等到L4獲批之時,代表特斯拉自動駕駛的黃金時代即將到來。

從近期來看,受到特斯拉最新版本FSD技術的影響,國內已有十多家自動駕駛廠商正開始紛紛投入到端到端自動駕駛研究(FSD的技術路線)。5月20日小鵬宣佈率先推送端到端智駕模型,並計劃在2025年實現類L4級智駕體驗。

一步步推進,FSD入華仍有許多工作要做

事實上,要破除障礙,順利入華,特斯拉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據透露,馬斯克在上月訪華時提出了建立中國數據中心的想法,中國車輛生成的自動駕駛數據,實現在中國收集和處理,並訓練其FSD系統,推動其全球部署。此前,特斯拉堅持將在中國收集的數據轉移到海外處理。

此外,特斯拉也與英偉達就收購本地數據中心的圖形處理單元進行洽談。業內指出,受到美國製裁影響,特斯拉也可能會尋求與國內芯片製造商合作,來滿足其FSD入華的需求。

事實上,正如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4月29日舉行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對特斯拉FSD在國內運行的迴應:“我們對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平等相待,歡迎外資企業繼續深化對華合作,共享中國經濟發展成果,也希望外資企業遵守中國的法律法規,履行安全承諾。”

得益於特斯拉積極尊重國內法規與履行安全承諾的相關做法,其FSD入華的可能性也在極大增加。

就在馬斯克訪華後,4月28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關於汽車數據處理4項安全要求檢測情況的通報》中提到,有6家企業的76款車型符合汽車數據安全4項合規要求。其中特斯拉是當中唯一一家符合合規要求的外資企業,其國產Model 3、Model Y均符合汽車數據安全合規要求。

該通報文件顯示,檢測對象爲2022~2023年上市的智能網聯汽車,主要檢測車外人臉信息等匿名化處理、默認不收集座艙數據、座艙數據車內處理、處理個人信息顯著告知等4項要求。據瞭解,特斯拉已於2021年建成特斯拉上海數據中心,實現數據本地化存儲。並引入了第三方機構對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進行審覈,通過了安全管理體系認證(ISO27001)。

對於特斯拉車輛曾多次遇到進入機場等公共場所的限制情況,特斯拉中國近日也主動迴應:各地對特斯拉等智能網聯汽車使用限制已陸續取消。

特斯拉的“ChatGPT時刻”即將到來?FSD訂閱率仍然不高

儘管特斯拉FSD備受矚目,但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車型在市場上的表現已經沒有以往這麼光鮮亮麗。

特斯拉方面公佈的數據來看,今年一季度電動汽車的產量和交付量同比環比雙雙下滑,交付量只有386810輛,時隔多個季度再次低於40萬輛。從乘聯會所公佈的數據來看,國產特斯拉在今年前4個月的交付量和出口量,均不及去年同期,銷量下降了7.25%。出口量相比同期少了22121輛。業內專家預測,特斯拉今年在中國的銷量可能會出現負增長。

“智能語音交互都體驗不佳”“智能座艙現在看起來也很單一”……對很多中國汽車用戶來說,特斯拉的智能化體驗已經“落後”於許多國產新能源汽車,特斯拉的“智能”光環正在消失。

從消費層面來看,高階智駕正刷新中國用戶們的全新體驗,如華爲的視覺智駕方案ADS、大疆純視覺車載智駕方案“成行平臺”、埃安的百萬級智駕ADiGO PILOT等中國車企的智駕方案已經在量產車上大放異彩,城市NOA智能輔助駕駛在熱門城市已經開始推送,消費者也越來越接受L2智能輔助駕駛帶來的便利。

近年來,隨着特斯拉FSD遲遲未能落地,頂着顛覆電動化、智能化光環的特斯拉,優勢自然慢慢被中國自主生產的新能源汽車搶去。

加速自動駕駛普及,同時挽救銷量,讓FSD進入中國市場是特斯拉非常迫切的期望。因爲中國作爲特斯拉全球第二大市場,特斯拉保有量已有180萬輛,這龐大的行駛數據對於特斯拉來說十分寶貴。

用特斯拉方面相關人士的迴應來說,特斯拉FSD大規模商用一旦落地,將成爲特斯拉利潤豐厚的“現金奶牛”。

馬斯克甚至稱,特斯拉的“ChatGPT時刻”即將到來。

不過,也有“唱衰”的聲音。因爲,雖然特斯拉FSD入華在即,但在美國幾乎沒人買。5月14日,知名特斯拉投資者、未來基金管理合夥人加里·布萊克(Gary Black)在社交平臺上表達了他對FSD服務低訂閱率的擔憂。根據信用卡數據提供商YipitData的統計,參與測試的約3500名特斯拉車主數據中,只有50名車主在測試結束後購買或訂閱了FSD。在獲得FSD一個月免費試用的特斯拉車主中,截至5月5日的轉化率不足2%。

更有甚者,業內指出,在中國市場,售價高達6萬元的FSD或許轉化率也將同樣低迷。

記者觀察

在羣衆認知與法規許可等影響下,L2智能輔助駕駛的落地仍在普及階段。從提升銷量這個角度來看,如今特斯拉在智駕賽道的“鮎魚效應”已經沒有以往的影響力,尤其當前用戶在日常使用中,對完全自動駕駛敏感度不高。

不過業內指出,雖然國內在智能化上的發展飛速,但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的研發創新也出現部分跑偏勢頭。更側重“冰箱、彩電大沙發”,在智能座艙方面,國內廠商高度依賴“安卓系統+高通芯片”,在L3級自動駕駛能力上發展良莠不齊。而在生產鏈上,新能源汽車同質化嚴重。

反觀特斯拉FSD具備優秀的三電技術,並且自研了FSD芯片,入華後,在智能化上,可以促使目前國內車企的高階智能駕駛技術爭相拉近與其的差距。

汽車分析師申強表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不僅是在能源驅動方式上改變,更是駕駛體驗上的改變,帶動更多產業,實現自動化、無人化。而且中國的道路情況是最爲複雜的,汽車實現完全自動化,對AI算法的促進非常重要,AI的進步也能帶動各行各業實現大變革。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