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領航“鴨”韻悠長 武都“羽翼經濟”蹚出生態富民路

每日甘肅網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通訊員 趙振)初夏時節,武都區白龍江畔的生態養殖基地內,成羣的鴨子在水田中嬉戲覓食,農戶們忙着投喂飼料、收集鴨蛋,一派生機勃勃的“鴨產業圖景”正爲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近年來,武都區依託“3+6”農業產業體系,將鴨產業作爲畜牧優勢產業重點培育,通過生態養殖、品牌打造、產業鏈延伸等舉措,推動特色養殖業高質量發展,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武都區立足山地資源稟賦,探索“合作社+基地+農戶”的聯農帶農機制,通過政策扶持、技術指導和產銷對接,破解傳統養殖“小而散”的難題。政府整合資金支持標準化鴨舍建設,推廣“稻鴨共生”生態循環模式,實現鴨糞肥田、稻穀提質、鴨肉鮮美的多贏效果。

爲提升鴨產業競爭力,武都區引入智能孵化設備和科學養殖技術,聯合農業科研機構開展品種改良與疫病防控培訓,確保鴨肉、鴨蛋品質安全。同時,依託“甘味”農產品品牌優勢,推出“武都生態鴨”“白龍江鴨蛋”等特色產品,並通過綠色食品認證,以高品質贏得市場口碑。

借力蘭渝鐵路的交通便利和電商發展東風,武都區積極開拓線上市場,培育本土電商團隊,通過直播帶貨、社區團購等方式,將鴨產品銷往川渝、長三角等地區。2024年,全區鴨產業線上銷售額突破1200萬元,較上年增長65%。此外,武都區連續三年組織鴨產品參加青島啤酒節、蘭州農博會等展會,藉助“節會經濟”提升品牌知名度,訂單量逐年攀升。

武都區瞄準深加工領域,引進龍頭企業,開發鴨肉預製菜、滷製品、羽絨加工等產品,推動產業從養殖向加工、文旅融合延伸。部分鄉鎮結合鄉村旅遊,推出“生態鴨觀光+農事體驗”項目,吸引遊客參與餵養、採摘,形成“一產接二連三”的融合發展格局。

未來,武都區將以生態養殖爲核心,進一步擴大規模、深化加工、強化品牌,讓“小鴨子”成長爲富民強區的“大產業”,爲鄉村振興增添更多“羽翼力量”。

歡迎全省各地的通訊員踊躍投稿:mrgst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