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鎮平:大棚蔬菜蹚出共富路
五月的清晨,河南省南陽市鎮平縣棗園鎮辛營村,一座座銀白色大棚在薄霧中次第鋪展。村民穿梭於棚間,綠油油的黃瓜藤掛滿頂花帶刺的果實,紫瑩瑩的茄子垂墜枝頭,青翠螺絲椒與飽滿包菜相映成趣。這片由村集體領辦的蔬菜基地,正以“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書寫着現代農業的共富篇章。
黨建引領聚合力,土地生金效益增
面對曾經“東零西散”的種植困局,鎮平縣棗園鎮辛營村黨支部整合集體土地資源,將零散地塊連片打造成37座現代化大棚(含20個標準化大棚、17個暖棚)。成立合作社實行“五統一”管理模式:統一種苗供應、技術指導、水肥管理、品質檢測、品牌銷售。通過引進抗病高產種苗和智能水肥系統,聘請農技專家駐點指導,實現黃瓜、茄子等四大主栽品種優質率提升至95%。“暖棚錯季生產,標棚全年供應,日均出菜超5噸。”辛營村支部書記辛佔淼指着大棚監測屏介紹。
科技賦能強根基,生態種植提品質
在智慧大棚裡,生物防蟲板替代化學農藥,秸稈發酵有機肥改良土壤,溫溼度傳感器實時傳回數據。合作社創新推廣“三物循環”種植體系:上層黃瓜藤蔓遮陰,中層茄子錯位生長,地面包菜保墒固土,土地利用率提高30%。正在採收的村民老趙感慨:“以前單幹時畝產不到2000斤,現在高科技科學種菜,畝產突破1.2萬斤!”
產銷對接暢渠道,訂單農業穩增收
冷鏈分揀中心內,工人們正將帶着露珠的蔬菜裝入包裝箱。合作社與周邊市縣的12家商超建立直供通道,通過“訂單種植+冷鏈直配”模式,實現清晨採摘、午前上架。採購商王經理指着準備裝車的保鮮箱說道:“這裡的蔬菜農殘檢測合格率100%,黃瓜貨架期延長2天,已成爲我們超市的明星產品。”目前基地年銷蔬菜2000餘噸,帶動30戶村民年均增收2萬元。
如今,辛營村的蔬菜大棚不僅托起村民的致富夢,更成爲鎮域現代農業的示範樣板。隨着二期溫室的開工建設,這條“大棚蔬菜”產業鏈正持續延伸。正如鎮黨委書記劉柯兵所言:“從‘單打獨鬥’到‘握指成拳’,我們蹚出了一條組織化、標準化、品牌化的鄉村振興新路徑!”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