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絕殺”英偉達H20:中國雲服務廠商搶購潮起,半導體產業鏈重構提速

北京時間4月16日凌晨,一則震動全球半導體市場的消息從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文件流出:英偉達確認,其針對中國市場推出的“特供版”AI芯片H20,已被美國政府納入出口管制清單。根據通知,H20及性能相當的芯片向中國等國家和地區出口需申請許可證,而“許可證要求將無限期有效”。這一決定不僅讓英偉達面臨超55億美元的庫存減值損失,更可能引發全球AI芯片供應鏈的結構性重構。

作爲英偉達爲繞開美國出口管制而設計的妥協產物,H20芯片自誕生起便承載着複雜使命。這款基於Hopper架構的AI芯片,雖在計算能力、互聯速度上弱於旗艦產品H100和H800,但在推理計算領域仍具備顯著優勢,且定價策略極具侵略性——單卡售價1.2萬-1.5萬美元,較國產昇騰910B低約15%。2024年2月,英偉達啓動H20預訂,經銷商推出的8卡服務器定價140萬元,較兩年前的H800服務器下降30%。

然而,這場精心策劃的“中國攻略”最終折戟於地緣政治漩渦。英偉達透露,截至2025財年第一季度,公司將因H20出口管制減記55億美元費用,相關庫存及採購承諾損失或達數十億美元。更嚴峻的是,中國作爲英偉達第四大市場,2024自然年營收達171.08億美元,同比增長66%。若H20斷供持續,英偉達不僅將失去超百億美元營收,更可能拱手讓出中國AI芯片市場的戰略高地。

H20出口管制的落地並非一蹴而就。自今年初以來,市場傳言與情緒經歷多次反轉:

- 1月,DeepSeek推出算力突破模型後,特朗普政府內部傳出對H20實施更嚴格限制的風聲;

- 4月初,英偉達CEO黃仁勳與特朗普在佛羅里達州晚宴會面,市場樂觀預期出口管制將放寬;

- 4月16日,管制令最終落地,英偉達盤後股價暴跌超6%,AMD、臺積電等產業鏈企業同步受挫。

這場政策博弈的拉鋸戰,直接引發中國市場的搶購潮。據分銷商透露,騰訊、阿里、字節跳動等互聯網大廠在DeepSeek事件後大幅追加H20訂單,一臺141GB顯存的H20服務器價格從年初100萬元飆升至140萬元,甚至出現“一天一價”的瘋狂行情。深圳華強北電子市場多家檔口暫停報價、關門歇業,從業者直言“封庫存、觀望爲主,擔心價格暴漲暴跌”。

H20的斷供危機,意外成爲國產AI芯片崛起的催化劑。據《金融時報》報道,字節跳動2025年計劃採購約400億元人民幣AI芯片,其中國產供應商佔比已達60%,華爲昇騰、寒武紀等廠商成爲主要受益者。這一趨勢背後,是地緣政治風險下中國企業的主動選擇:

- 性能差距縮小:國產AI芯片在推理計算、能效比等關鍵指標上已逼近英偉達同類產品;

- 生態體系完善:華爲MindSpore、寒武紀Cambricon等框架加速適配,降低客戶遷移成本;

- 政策強力支持:中國將半導體產業列爲戰略重點,2023年集成電路產量同比增長34%,進口額下降10.8%。

國家集成電路封測產業鏈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副理事長於燮康指出:“美國製裁短期內會加劇技術壁壘,但長期將倒逼中國半導體產業重構。如今中國已具備完整產業鏈生態,制裁反而會成爲自主創新的加速器。”

英偉達的困境並非孤例。作爲H20等高端芯片的主要代工廠商,臺積電正面臨特朗普政府的“關稅+建廠”雙重施壓:4月8日,特朗普警告若不在美建廠將徵收100%關稅,次日臺積電股價暴跌3%,5個交易日累計跌幅超16%。AMD亦未能倖免,其MI308產品因出口管制面臨8億美元庫存損失,公司雖計劃申請許可證,但獲批前景渺茫。

這場由美國主導的供應鏈“清洗”行動,正引發全球科技企業的連鎖反應。超微半導體(AMD)、博通、應用材料等廠商股價同步下挫,費城半導體指數年內累計跌幅擴大至22.55%。分析人士警告,若管制持續升級,全球AI算力供給或將出現結構性短缺,雲服務廠商資本支出計劃面臨調整。

面對美國的極限施壓,中國官方已多次表態反對。商務部指出,美國濫用出口管制措施嚴重破壞全球產業鏈穩定,是典型的貿易保護主義行徑。而英偉達自身亦在管制新規出臺時罕見發聲,警告“控制AI GPU將迫使全球轉向替代方案,損害美國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