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突然服軟?中國再提條件、甩給他一個選擇題,這次他會怎麼選?
前言
8月5日,特朗普在鏡頭前拋出訪華條件,上海股市應聲跳漲,創下2021年底以來新高,170億美元的英偉達在華業務瞬間成爲焦點。
短短24小時內,中國外交部一句"不接受不平等要求"如一盆冷水,美方出口暴跌8.2%的尷尬現實再次暴露。
特朗普爲何突然服軟?中國甩出的新條件到底是什麼?
作者-山
美國這招"以芯制華",爲何偷雞不成蝕把米
想象一下黃仁勳坐在辦公室裡,看着股價跳水的心情。
今年4月9日,特朗普簽署行政令禁止英偉達向中國出口H20芯片時,大概覺得自己手握王炸。
可他忘了一個殘酷的現實——英偉達在中國一年能賺170億美元,佔全球收入的13%,這可不是筆小數目。就像開餐館的突然被禁止給最大的客戶上菜,老闆能不急嗎?
果然,黃仁勳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兩次跑到白宮遊說,還緊急訪華喊出"中國市場至關重要"。
可惜特朗普當時油鹽不進,硬是讓英偉達在這三個月裡損失了125億美元。
三個月後,特朗普總算鬆了口,允許H20芯片對華出口。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哪是服軟,分明是想糊弄事。
H20芯片說好聽點是"定製版",說難聽點就是"閹割版"。
性能比美國本土用的芯片差了一大截。
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都直言不諱:"不會賣給中國最好的產品"。言下之意,這H20就是第四梯隊的殘次品。
這操作就像你去手機店想買最新款手機,老闆卻塞給你個內存減半、處理器降配的"特供版"。
還得意洋洋地說"這是專門爲你準備的"。
中國企業又不傻,誰願意花冤枉錢買個縮水貨?更重要的是,美國想靠這種芯片讓中國產生技術依賴,延緩自主研發進程。
這如意算盤打得也太響了。
中國亮出底牌:一張稀土,一張芯片,張張都是王炸
中國這次提的條件,瞄準了HBM高端內存,這可不是隨便拍腦袋決定的。
那HBM到底是個啥?說通俗點,要是把AI芯片比作頂級廚師,那HBM內存就是負責上菜的特快專列。
廚師手藝再好,菜炒得再快,要是服務員慢悠悠地端盤子,客人照樣得餓肚子。就拿英偉達最牛的H100芯片來說,全靠HBM3e內存才能發揮實力。
要是沒了這"特快專列",芯片的算力利用率得腰斬。
就像跑車被限速在市區,再強的動力也跑不起來。
美國一直卡着HBM的脖子,等於既不讓你買好廚師,還不讓你用快遞員,這哪是做生意,分明是想斷別人的路。
中國現在就明說了:光解禁H20這種"縮水芯片"不夠,得把HBM的限制也放開。
這要求看似簡單,實則打中了美國的七寸。
要知道,全球HBM市場被韓國企業壟斷,但生產設備和材料很多依賴中國供應鏈。
中國這招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你卡我芯片脖子,我就拿關鍵環節反制,看誰耗得起。
說到底,中國手裡握着兩張王炸。第一張牌是稀土。
這玩意兒就像工業維生素,美國的F-35戰鬥機、特斯拉電機、芯片生產線都離不開它。而中國的稀土儲量和產量都是世界第一,堪稱"稀土界的沙特"。
今年4月起,中國對7類中重稀土實施出口許可制度,直接讓美國相關產業陷入停產。
有報道說,美國國防部爲了找稀土替代品,把壓箱底的冷戰時期儲備都翻出來了。
第二張牌是自主研發。
特朗普以爲卡脖子能逼中國屈服,沒想到反而成了"催化劑"。華爲昇騰910B芯片的算力已經追上H20,馬上要量產的昇騰920更是直接對標美國頂級芯片。
黃仁勳都不得不承認:"低估了中國自主研發的能力"。
就算英偉達不參與,中國AI芯片產業也會高速發展。這就像關起門來搞研究,反而逼出了新突破。
全球供應鏈大洗牌,誰在拋棄"美國製造"
這兩張牌一亮出來,特朗普就該明白:現在不是中國求着美國賣芯片。
而是美國企業急着進中國市場。
英偉達要是再失去中國訂單,股價跌得親媽都不認識。美國半導體設備廠商更慘,中國佔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的40%,真要是徹底脫鉤,哭都來不及。
波士頓諮詢的預測數據顯示,若中美芯片產業"全面脫鉤",美國芯片行業收入將下滑37%。
而中國可能構建起基於日本、歐洲的供應鏈體系。
說白了,全球產業鏈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國是最大的芯片消費國,美國是重要的技術提供者,就像一對吵吵鬧鬧的生意夥伴,誰也離不開誰。
真要是徹底鬧掰,美國芯片企業每年損失上千億美元。
中國雖然短期會陣痛,但長期來看反而能建立自主體系。這筆賬特朗普該好好算算。
有消息說,美國商務部已經在偷偷評估解禁HBM的可能性,畢竟企業的遊說壓力實在太大。
但特朗普還在猶豫,既想保住"強硬"的人設,又不想承擔經濟損失。
這種左右爲難的樣子,活像既想減肥又忍不住吃蛋糕的胖子。
與此同時,中國在國際合作上卻是另一番景象。普京打破12年來出訪不超3天的慣例,確定於8月底開啓四天訪華行程。
重點推進"西伯利亞力量2號"天然氣管道建設,該項目將使俄對華供氣量翻倍。
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安排五天深度訪問,斯洛伐克總理菲佐計劃更長時間停留。
這些超常規行程傳遞明確信號:全球南方國家正將中國視爲經濟避風港。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數據顯示,上半年跨境人民幣結算佔比達52%。
美元能源支付體系出現裂痕。當特朗普要求中國減少俄伊石油進口時,中方一句反問直擊要害。
"爲何美國可從全球採購,卻要求他國單一渠道?"
這場博弈的終局,早在三年前就寫好了劇本
現在的特朗普,就像站在十字路口的司機,面前有兩條路可選。
第一條路是拿出誠意,逐步解禁HBM等高端技術限制。這樣做雖然丟了點面子,但能讓美國企業保住中國市場,稀土供應也能恢復,算是雙贏。
可問題是,特朗普一向愛面子,讓他公開鬆口怕是比登天還難。
第二條路是繼續硬扛,死咬着HBM限制不放。
這就等於把中國往自主研發的路上再推一把,再過幾年中國實現芯片全產業鏈自主,美國想賣都沒機會了。
到時候稀土禁令持續生效,美國軍工和科技產業得天天喝西北風。
特朗普怕是要被國內企業罵翻。更讓特朗普頭疼的是,技術封鎖的歷史教訓太多了。
任何試圖通過壟斷維持優勢的做法,最終都會激發競爭對手的創新潛能。蘇聯當年對中國搞技術封鎖,結果呢?逼出了"兩彈一星"。
日本在半導體領域曾經獨步天下,結果韓國、臺灣地區後來居上。
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技術進步的全球化趨勢不可阻擋。
從H20解禁到HBM之爭,中美芯片博弈的本質是技術主導權的爭奪。
中國通過經濟反制和技術自主,正在打破美國的技術壟斷。
而美國則在經濟利益和戰略安全之間艱難權衡。美國地質調查局測算,若中國全面禁止鎵和鍺出口,將給美國經濟造成34億美元損失。
與此同時,美國國內藥價因關稅政策飆升120%,無人機"去中國化"導致偵察成本暴增3倍。
這種內外交困的局面,讓特朗普政府陷入兩難。
未來,隨着中國自主研發的進一步突破和全球供應鏈的重構,這場博弈的天平可能繼續向中國傾斜。
在全球化的今天,誰也不可能關起門來搞壟斷,你卡別人的脖子,別人遲早會找到開鎖的鑰匙。
中國提出解禁HBM的條件,不是在爲難美國,而是在提醒特朗普:合作才能共贏,對抗沒有出路。
現在就看特朗普能不能放下身段,做出正確的選擇了。
要是還抱着"美國優先"的老思維不放,最後只會發現,自己親手把美國芯片產業的未來,推向了深淵。
而中國早就做好了兩手準備,不管特朗普選哪條路,我們都會堅定地走自主創新的道路。
畢竟,核心技術握在自己手裡,纔是最踏實的。
結語
技術封鎖從來不是什麼新鮮事,歷史告訴我們,任何想通過壟斷維持優勢的做法,最終都會成爲競爭對手創新的催化劑。
隨着全球產業鏈的重構和中國技術自主能力的提升,這場博弈的天平正在向合作共贏的方向傾斜。
面對這個歷史轉折點,你認爲中美科技競爭的未來會走向何方?歡迎留言分享你的觀點。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