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籤行政令繼續削弱“非必要部門”:母機構被斷供,“美國之音”全員停工
據《環球時報》報道,當地時間3月15日,美國國際媒體署(USAGM)下設的國際廣播公司“美國之音(VOA)”負責人邁克爾·阿布拉莫維茨在社交媒體上證實,包括他本人在內的“幾乎所有”1300名員工已被停職。此前一天,白宮下令削減USAGM等多家聯邦機構的開支,USAGM下轄的“自由歐洲電臺”“自由亞洲電臺”“中東廣播網”等媒體的撥款也被凍結。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特朗普14日晚間簽署行政令,縮減USAGM以及另外六個聯邦部門的開支。這六個少爲人知的部門,功能包括爲博物館和圖書館提供資金,以及處理流民問題等。
報道稱,這項行政命令繼續縮減聯邦機構中總統認爲不必要的元素。行政命令要求相關部門消除所有聯邦憲法中沒有規定的營運功能,以及減少法定功能的操作和相關人員,到法律要求的最低程度。
另據路透社報道,“美國之音”1300多名記者、製片人和助理於15日被安排休假。阿布拉莫維茨在社交平臺上發文說:“我深感悲痛,因爲83年來,‘美國之音’第一次被噤聲。”同樣歸屬於USAGM管理的“自由歐洲電臺”“自由亞洲電臺”等的撥款也已經停止。
作爲由美國政府資助的對外新聞機構的監管者,USAGM負責管理美國多家“外宣喉舌”——“美國之音”“自由亞洲電臺”“自由歐洲電臺”“中東廣播網”“古巴廣播辦公室”,以及所謂支持“網絡自由”項目的“開放技術基金”。根據USAGM向國會提交的最新報告,國際媒體署共有約3500名僱員,2024年的預算爲8.86億美元。
名義上,USAGM管轄的這些機構宣稱其宗旨是向世界講述“美國故事”,推廣“民主自由”,實際上很多時候是針對美國的對手國家開展輿論戰,除了在世界各地煽風點火、干涉別國內政,有時甚至鼓吹“顏色革命”。冷戰結束後,這些機構攻擊的矛頭主要指向俄羅斯與中國。
事實上,特朗普在其第一任期時就曾多次將“炮火”對準“美國之音”。他再次上任後,提名前新聞主播萊克擔任“美國之音”臺長。萊克是特朗普的堅定支持者,經常批評主流媒體對特朗普持有偏見。
一些共和黨議員曾抨擊美國之音和其他政府資金資助的媒體對共和黨採取偏頗立場。馬斯克上個月在社媒平臺發文呼籲關閉“美國之音”和“自由歐洲電臺”。
除美國國際媒體署外,特朗普的行政令還針對:聯邦調解與和解局(FMCS),該機構致力於預防和解決停工和勞資糾紛;無黨派智庫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博物館和圖書館服務協會(IMLS),負責資助和支持博物館、圖書館和檔案館;美國無家可歸問題機構間理事會,致力於預防和結束無家可歸問題;社區發展金融機構基金(CDFI),負責向困難社區提供財政援助;少數族裔商業發展局(MBDA),旨在支持少數族裔企業;美國北極研究委員會。
自上任以來,特朗普已簽署多項行政令削減美國政府機構規模。到目前爲止,馬斯克的“政府效率部”已在擁有230萬名員工的聯邦文職人員隊伍中削減了超過10萬個潛在崗位,凍結了對外援助,並取消了數千個項目和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