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加徵半導體關稅,三星陷入至暗時刻,面向終端市場轉移壓力

4 月 14 日,美國商務部宣佈依據《1962 年貿易擴展法》第 232 條款,對半導體制造設備進口展開全面調查,評估其對國家安全的影響。這一潛在變動將衝擊全球存儲芯片巨頭。像三星電子,其先進工藝依賴全球頂尖設備,關稅上調會推高成本、阻礙產能擴充,影響市場份額;SK 海力士與美光科技在設備採購、產能規劃等方面也將面臨諸多不確定性。美國此舉已攪動半導體產業,巨頭們的未來走向引人關注。

業內人士犀利解讀,此次美國開展的調查,實則是美國政府精心佈局,有意將半導體關稅的 “勢力範圍” 擴張至整個半導體芯片關聯供應鏈。自臺積電、三星電子、SK 海力士等晶圓代工界的頭部企業,紛紛響應美國號召,赴美投資設廠後,美國此刻再度“亮劍”,打出 “全面半導體關稅牌”。其醉翁之意不在酒,真正目的是以此爲手段,逼迫半導體零部件及設備企業也跟風在美國設立生產基地並投入資金。美國一系列動作背後,凸顯其欲重塑全球半導體產業版圖,鞏固自身在半導體領域主導權的野心 。

一、關稅重壓下,三星 “轉嫁危機” 能否突圍?

韓國媒體《朝鮮日報》爆料,三星的 DRAM 產能大多集中在韓國華城、平澤等地的工廠。但三星電子西安工廠卻極爲特殊,作爲三星最大的 NAND Flash 閃存生產基地,它的產能佔比超四成。到 2024 年,西安廠區晶圓年產量高達 57 萬片,在三星總產能中佔比達 44%。一旦美國關稅政策調整,三星近 40% 的 NAND Flash 產能供應將首當其衝,面臨直接衝擊。畢竟西安工廠地位關鍵,是三星全球佈局裡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此番變動,無疑會讓三星在全球存儲芯片市場的競爭中,陷入更爲複雜棘手的局面。

知名媒體 Tech in Asia 披露,美國連番監管舉措,令半導體企業在全球運營時合規成本飆升,業務也充滿變數,長期投資計劃更是被攪亂。在此情形下,三星正考量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入,力求實現業績突破。2024 年,三星在中國市場銷售額佔總業績 31%,這得益於部分中國企業在美國限制前大量囤購 HBM 芯片。

據韓國媒體《Newsis》報道,2024 年三星憑藉拜登政府《芯片法案》,砸下 170 億美元在德克薩斯州泰勒市建廠。截至去年年末,泰勒工廠建設進度達 99.6%,已接近完工,步入設備交付階段。不過,設備通常在工廠建成後 3 至 6 個月進口,這可能導致設備關稅徵收與進口時間重疊。泰勒工廠投產時間已從 2024 年底推遲到 2026 年,這長達 2 年的投產 “空窗期” 無法帶來收益,讓本就因業績下滑資金承壓的三星雪上加霜。

3 月 17 日,三星電子會長李在鎔發出預警,直言公司 “失去內生動力,處於生死存亡關頭”,要求高管全力 “應對危機”。這顯示出三星面臨的嚴峻形勢:AI 芯片業務落後於英偉達和 SK 海力士,再加上可能的關稅衝擊,利潤空間被進一步壓縮。

據悉,三星管理層計劃向全球主要客戶上調內存芯片價格,漲幅約 3%~5%。三星稱,由於市場需求顯著增長,DRAM、NAND 閃存以及 HBM 等產品價格有望在 2025 年和 2026 年持續上漲。看似順應市場的漲價行爲,實則是三星在困境下轉嫁成本壓力的無奈之舉。要知道,DRAM 作爲具備大宗產品屬性的業務,貢獻了三星電子 34% 的業績,佔據營收半壁江山,讓市場爲漲價買單成了三星當下爲數不多的選擇。

目前,三星漲價後的新合同談判已啓動。此次漲價雖可視爲三星向終端市場轉移損失,但這一策略可能引發市場連鎖反應,不僅增加終端消費者購買成本,還可能改變整個產業鏈上下游的供需關係與價格體系,帶來諸多新變數 。

二、新籤遊說巨頭也無力迴天,三星美國佈局徹底 “涼涼”?

在當下國際貿易局勢愈發錯綜複雜的大背景下,三星急切地尋覓着破局之法。據美國參議院《遊說披露法案》的內容,3 月 17 日,三星美國分公司與遊說諮詢企業 Continental Strategy 簽訂全新合作協議,目標鎖定通信、半導體等關鍵領域,試圖通過政策遊說打開新局面。值得注意的是,Continental Strategy 的合夥人凱蒂・威爾斯(Katie Wiles)與白宮幕僚長蘇西・威爾斯(Susan Wiles)有着直系親屬關係,這一特殊關聯引發諸多猜測 。

而美國參議院早在 1 月 22 日發佈的遊說支出報告就已透露,2024 年三星公司在美國政治遊說方面豪擲 698 萬美元,刷新韓國企業在美遊說支出紀錄。其中,相當一部分資金流向了對華強硬派的邁克・加拉格爾。此人多次向拜登政府施壓,主張加大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限制力度,比如提議將長鑫存儲等中國半導體領軍企業列入出口管制名單,嚴格管控美國技術流入這些企業 。

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2025 年 3 月,美國總統特朗普宣稱要廢除《芯片法案》,取消對半導體企業的補貼。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三星至今難以獲得美國大客戶的支持。這意味着三星前期大量的遊說投入以及精心佈局的戰略,不但未達預期效果,反而使其深陷更爲棘手複雜的困境,未來發展之路迷霧重重。